翻看兒子的單元卷和練習冊,概括人物性格特點或精神品質的題型,全都是半對半錯,出錯原因大都是不完整,不準確。比如一個人物有三個性格特點,兒子能寫出最突出的那一個,其余兩個基本靠蒙。
問兒子: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是什么?
兒子回答的干脆利落:不知道。我一般就是先看一遍短文,看完以后腦袋里想出什么詞,感覺差不多,就寫上。
好吧,這是典型的瞎子摸象。
想了想,對兒子說:你能不能說說媽媽的性格特點?跟媽媽生活這么久了,能說出三個就算過關?
兒子想了兩分鐘,說:媽媽愛我;媽媽不講理;媽媽嘴饞。
我愣了一下,提出下一步要求:具體說說,從哪些事例得出媽媽有這三個特點?
兒子說:上個月我把蘋果手機的屏幕摔碎了,當時我心里特別害怕。你安慰我沒關系,還問我是不是扎到手了,后來還告訴爸爸不要批評我。還有,我每天晚上睡覺以后,你都會過來親親我。雖然我嘴上說不讓你親,但我心里明白,你特別愛我。
我贊許地對兒子使勁點頭,大聲說:好兒子,觀察細致,情感真摯,能體會媽媽的心理。你有這么多優點,一定能把閱讀理解和習作學好。
兒子接著說:每次你和爸爸吵架,雖然都是爸爸認輸,但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你不講道理,爸爸讓著你,不想跟你吵架才認輸的。
某人坐在一旁看書,抬眼看著我。
我咽了一口唾沫,忍了一會說:這個不講評了,繼續第三個。
兒子來了勁頭,繼續控訴:上個月我過生日,買了一個生日蛋糕,媽媽自己吃的比我和爸爸兩個人吃的都多,饞死了!
某人哈哈大笑。
我羞憤交加,怒斥:你倆都說不愛吃,我怕浪費才多吃的,你這孩子真沒良心。
暴風雨后,繼續輔導兒子:表現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通過具體事例,比如我和爸爸吵架,每次都是爸爸認輸,通過這件事說明媽媽不講理;二是通過人物的行為,比如你把手機摔壞了,媽媽不但沒有批評你,還安慰你,這是語言描寫;媽媽在你入睡后去親你,這是動作描寫。通過這兩個行為可以得出我對你的愛。三是通過側面描寫。
你在總結人物性格特點或者精神品質時,可以先從文章中找出這三個方面的描寫,然后一一對應地寫出就可以了。
兒子想了想問:行為是不是就是一個人做了什么事?跟具體事例有什么不同嗎?
我說:行為可以再細分為一個人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四個方面,再加上具體事例和側面描寫,一共是六個方面。從這六個方面入手,就能保證概括完整,沒有遺漏。
兒子琢磨了一會,又問:那準確應該怎么保證呢?
我舉了一個例子:
隔了兩天,我無意中翻閱晚報時,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圖片報道。圖片報道簡練得只有幾句說明:這位貧困大學生昨晚在勤工儉學賣雨傘時,挺著感冒了好幾天的病體等待一位付款時掏掉了四百余元錢的顧客,而昏倒在街頭……
我說:這叫側面描寫,表現了賣傘姑娘拾金不昧的品質。
兒子說:我知道側面描寫,可是我從來沒聽過“拾金不昧”這個詞,寫不出來呀?
我壞笑一下說:誰也不是百詞王,都是慢慢積累的。以前沒聽過不要緊,今天你不是又積累了一個新詞。一口吃不了個胖子,寒假多做練習,慢慢修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