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水利工程設計
1 水文
1-1 水文測驗
1-1-1 《河流流量測驗規范》 GB50179—93
a) 2.2.15 水文測驗河段應設立保護標志。在通航河道測流,應根據需要設立
安全標志。嚴重漫灘的河流,可在灘地固定垂線上設標志桿,其頂部應高出歷年最高洪水位以上。
1-1-2 《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裝備標準》 SL276—2002
a) 4.1.1 水文測站設施建設應分別滿足防洪標準和測洪標準的要求。當出現防洪標準相應洪水時,應能保證設施設備、建筑物不被淹沒、 沖毀,人身安全有保障。當發生測洪標準相應洪水時,水文(水位)設施設備應能正常運行。測站測報工作應能正常開展。
b) 4.1.2 水文(水位)站的防洪、測洪建設標準應根據水文測站級別劃分原則和水文(水位)站的重要性,按表 4.1.2 的規定執行。
c) 4.1.3 水文測站岸上觀測設施和站房防洪建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非平原河網地區,測站岸上觀測設施和站房應建在表 4.1.2 規定的防洪
標準洪水水位 1.0m 以上;測驗河段有堤防的測站,應高于堤頂高程;平原河網地區按需建設;雨量、蒸發及其他氣象要素觀測場地高程宜設置在相應洪水水位以上;
3 測站專用變壓器、專用供電線路、專用通信線路及通信天線應建在歷年
最高洪水位 3.0m 以上;
4 測驗河段、 碼頭應有保護措施,確保出現高洪水位時不因崩岸或流冰而導
致岸邊設施和觀測道路被毀;
5 沿海地區的水文基礎設施應能抵御十二級臺風。
d) 4.1.4 水文測站測洪標準與報汛設施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水位監測應能觀測到歷史最高最低水位。 測驗河段有堤防的測站,應能測
記到高于堤防防洪標準的水位。水位自記設施應能測記到表 4.1.2 規定測洪標準相應的水位。
e) 6.9.4 對于水文測站從事水上作業人員,應配備救生衣等。
1-1-3 《水文纜道測驗規范》 SL443-2009
a) 3.1.5 為確保纜道操作與運行安全,測站應根據需要配備下列裝置:
1 水平、垂直運行系統的制動裝置。
2 極高、極遠、極近的標志或限位保護裝置,限位保護裝置應獨立于正常操
作系統。
3 在通航河流進行測驗時,應按航道部門的規定設置明顯的測量標志。
4 夜間測驗時的照明裝置。
1-2 水文計算
1-2-1《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 SL44-2006
a) 1.0.9 對設計洪水計算過程中所依據的基本資料、計算方法及其主要環
節、采用的各種參數和計算成果,應進行多方面分析檢查,論證成果的合理
性。
b) 2.1.2 對計算設計洪水所依據的暴雨、洪水、潮位資料和流域、河道特征資料應進行合理性檢查;對水尺零點高程變動情況及大洪水年份的浮標系數、水面流速系數、推流借用斷面情況等應重點檢查和復核,必要時還應進行調查和比測。
c) 2.2.1 洪水系列應具有一致性。當流域內因修建蓄水、引水、提水、分洪、滯洪等工程,大洪水時發生堤防潰決、潰壩等,明顯改變了洪水過程,影
響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或因河道整治、水尺零點高程系統變動影響水(潮)位系列一致性時,應將系列統一到同一基礎。
d) 2.3.5 對插補延長的洪水、暴雨和潮位資料,應進行多方面的分析論證,
檢查其合理性。
e) 2.4.1 對搜集的歷史洪水、潮位、暴雨資料及其匯編成果,應進行合理性
檢查;對歷史洪水洪峰流量應進行復核,必要時應補充調查和考證;對近期發
生的特大暴雨、洪水及特大潮,應進行調查。
f) 3.4.5 分期設計洪水計算時,歷史洪水重現期應在分期內考證,其重現期不應短于在年最大洪水系列中的重現期。
g) 4.3.1 由設計暴雨計算設計洪水或由可能最大暴雨計算可能最大洪水時,
應充分利用設計流域或鄰近地區實測的暴雨、洪水對應資料,對產流和匯流計
算方法中的參數進行率定,并分析參數在大洪水時的特性及變化規律。參數率
定與使用方法應一致;洪水過程線的分割與回加應一致。不同方法的產流和匯
流參數不應任意移用。
h) 4.3.7 由設計暴雨計算的設計洪水或由可能最大暴雨計算的可能最大洪水
成果,應分別與本地區實測、調查的大洪水和設計洪水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
檢查其合理性。
1-2-2 《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 SL278—2002
a) 2.2.1 水文計算依據的流域特征和水文測驗、整編、調查資料,應進行檢查。對重要資料,應進行重點復核。對有明顯錯誤或存在系統偏差的資料,應予改正,并建檔備查。對采用資料的可靠性,應作出評價。
b) 5.3.1 根據工程設計要求,應擬定設計斷面工程修建前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
關系。水位高程系統應與工程設計采用的高程系統一致。
c) 5.3.7 水位流量關系曲線的高水外延,應利用實測大斷面、洪水調查等資料,根據斷面形態、河段水力特性,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擬定。低水延長,應以斷流水位控制。
水 利 家 園
水利資訊聚合平臺,水利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