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涌。《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編輯/三木)
經常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躍腎經內氣,振奮人體之正氣,調整臟腑之功能,從而強身健體,防止早衰,尤其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咯血、鼻塞、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腧穴定位
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2、3 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 處,即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
【若要身體安,涌泉常溫暖】
涌泉,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為全身腧穴最下部,乃腎經經脈第一穴。涌泉穴所生之氣可灌注周身諸脈。民間有“寒從足入”“溫從足入”之說,按摩涌泉穴等足底腧穴可以起到祛病延年之功效,歷代醫家、名人十分推崇。據統計,推搓涌泉穴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余種疾病。
涌,外涌而出;泉,泉水。本穴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故名。
【特別注意】
按摩涌泉穴常在熱水泡腳之后。泡腳和搓足心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心腎相交意味著水火相濟,對陰陽相合有促進作用。泡腳摩足,兩者結合起來是養生治病的一對“黃金搭檔”,功同進補,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進而調整心腎功能,恢復陰陽平衡,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癥效果甚佳。搓足心至發熱即可。
【揉按方法】
睡前用拇指按涌泉穴100次。
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在涌泉穴處,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做前后反復的推搓。
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用雙手掌自然輕緩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宜。
取自然體位、仰臥位或俯臥位,用雙腳做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也可用腳心蹬搓床頭或其他器械。
按摩功效:
按摩涌泉穴可以開竅蘇厥,滋腎清熱,降逆通絡,培補元氣。主治高血壓病、神經性頭痛、癔癥、精神分裂癥、急性扁桃體炎、子宮脫垂、下肢痙攣、下肢癱瘓、失眠、喑啞、咳嗽、風疹、癲癇、小兒驚風、心肌炎、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怕冷、陽痿、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
取巴戟天、補骨脂、仙茅各10克。將上藥共研細末,加入適量食醋調成稀糊狀,分成2 份。將調好的藥膏貼敷于雙足的涌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續用藥5~7 天,有溫陽補腎之功,適用于腎陽虛所致的陽痿。
登場書籍
《養命大穴99: 一學就會的特效按摩法》
本書采用圖解方式,每個穴位配兩張圖,你既能在人體圖找到精準的穴位位置,又能在真人實體圖上快速地找到并按摩該穴。本書一穴多用,每個穴位都可以調養許多疾病,全面激發身體自救力,這是最省錢、最安全、最有效的健康秘訣。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