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是有魔力的。
它會反向塑造你的人格氣質和思維方式。
它也可以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及在你需要時達到目的。
這個欄目就講這些。
1.
本欄目長期不更新,主要原因是我本人過得太舒服。
活到一個歲數,大家都是社會人,社會人說話未必說到你心坎上,但“不得罪人”是基本功夫,不然早就被邊緣化,并隨之餓死。
此外,我已練就當面拒絕、給人碰軟釘子、一言不合拉黑的手藝,經過幾輪大清洗,身邊沒有不會說人話的朋友。
我感覺天下太平,沒啥好寫的。
但近 2 周觀看小密圈,又想起一個值得講的問題。
2.
雖然小密圈的介紹附著在《交換原則》文章末尾,但仍然有很多人,他完全不懂交換原則。
我圈是個論壇,大家都可以發帖提問。你從一個人提問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有的人會先表達一下對于壇友的贊美,再寫一段自己對于問題現狀的思考,然后提出問題。大家熱心回復后,她挨個感謝。
另一種人,她一不提出感謝,二不講明自身努力,上來就長篇大論,然后寫道“請問我該怎么辦”。
這種方式在論壇上問題不大,因為論壇提問并不是點對點,不想回答的人當做沒看見就行。
但窺一斑而見全豹,同一個人的言行往往一以貫之,不存在“現實中謙恭有禮,到網上立刻失心瘋”。
后一種人,往往在現實中也這么做人:毫無付出,直接索取,并且覺得理所當然。
在現實中,我們見識過大把這種女士——她可以很隨意地向任何人問事情、提要求,事前不提出回報,事后不表示感恩。
很多人認為這是蠢,但并不是,現實中這樣做人,是“沒有家教”。
3.
我們一般認為,“沒家教”是一句罵人話。它不僅攻擊你本人,還攻擊你全家。
但是我們沒想罵人——在這個情況里,當事人是無辜的:“某些事我不懂,就是因為我父母也不會,他們根本沒教過我。”
言行有度,怎么就那么難,怎么就那么難,怎么就那么難。
其實父母可能簡單講過,“女孩子不要隨便占別人便宜”。但大部分道理,都必須展開講講,不然就不可能明白。
展開講講,也不一定明白,要搭配吃過的大虧來理解,外加一年以上刻意練習,才能行云流水,成為本能。
但因為沒家教而吃的虧,當事人沒法知道,這事很吊詭——我們以為社會將教育笨人,但社會對笨人的態度是不教而誅。
“不教而誅”:指不警告就處死。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 《荀子·富國》
牛逼人不教育你,而直接疏遠你。和你差不多的人也許會試著勸你,但你聽不進。
久而久之你身邊只剩低于你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容忍你。
但你不知道你失去過什么,你以為命運待你不公。
4.
社交中的幾大低級錯誤之一,就是“隨隨便便提要求”。
這是一個年輕女士極易犯的錯,原因有二:吃女性紅利 & 父母太寵。
眾所周知,按照普通發展曲線,女士越活越難,男士越活越容易。
女士年輕時哪怕丑蠢,也有二三個追求者供她差遣,再看點宣揚“男人該有紳士風度”的垃圾文和言情小說,就以為四海之內皆備胎。
萬一家里父母又溺愛,不進行為人處事教育,則情況更糟。
溺愛不是好家教,讓孩子擁有最基本的禮貌和技能,才是父母該做的事情。
素養良好的家庭,對這一點是很重視的,他們決不允許孩子隨意向外人提要求,哪怕只是問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為什么,因為關系的本質是等價交換,當你不能提供回報時,再小的要求你也不該提。
向沒交情的人提要求,會答應你的是什么人?
要么是急缺存在感的閑人,而這種人提供的信息和幫助并無價值。
要么他早已想好該從你身上撈什么,畢竟誰都知道女士身上有什么。
如對方是個正派人,答應你,是平白給自己添麻煩,不答應你,是平白被陷于不義之地。
無論選哪個,他心里都會給你扣十分。
有門風的家庭,自然會把這其中道理給孩子講透:為什么“女孩子不要占別人便宜”,因為貪小便宜吃大虧。
5.
寫這個話題,還另有一個原因:前幾天我偶然想起一段舊事。
我曾機緣巧合,認識一位大佬。初識關系極淺,但有希望向師徒方向發展。
跟人來往時,并不清楚對方身份,但我也不是拜高踩低之人,只按慣常方式說話做事。
這段來往很快沒有下文了,我以為是緣起緣滅。
至今回想起來,不禁冷汗涔涔——彼時我處處言行沒規矩,還自以為真性情。而對方身居高位,恐怕早已看穿:那時的我,給他當門徒都不配。
邊邊角角的錯誤不提了,其中最讓我自覺慚愧的,是那位大佬位高權重、日理萬機,而我打電話問人家一支股票的漲跌,且打了兩次。
我并不是覺得可惜,因為失去的機會就不是我的機會。我也知道我那時并非惡意,只因從來沒人告訴我,“你這樣做大錯特錯”。
但“夜深忽夢少年事,慚愧當年太傻逼”,恍然想起高階語法 N 久沒更新。
6.
我以前寫過,不要隨便給人提意見,今天又寫,不要隨便向別人問事情提要求。但我以前還寫過,要欠情,不欠情就沒有深關系。
看似混亂,但有辨證。
關系不到位時,永遠不要提意見,也不要問事情,更不要提要求。
關系到位時,別人給你機會,你就大方接受。你真有難處也可以開口,只要先想清楚你現在或以后,能給出何種回報。
如何判斷關系是否到位?自由心證吧。碰幾次釘子就找到那根紅線了。
關系從淺入深,還是要看緣分和個人發揮,但首先保持不犯錯,才能保證關系不斷頭。
前二天我講了句正確的廢話:成功的秘訣就是避免失敗。
這話雖廢,但你品品。
越是基礎沒打好的學生,越喜歡四處找秘笈,以為可以跳過基礎,一步登天。
當你學一個事情,你連避免犯低級錯誤都做不到,你就關心高級技法,就像是剛入門的小道士問大師“怎樣飛升”。
少講屠龍大法,先把錯誤檢查清單寫完。
等“不犯錯”成為本能,才能考慮“出彩”。
望大家都能成為自己的成教學院吧。
今日規則如下
不要隨便向他人提要求,哪怕是問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
關系沒到位就提要求,你口氣姿態再低也沒用,對方一定給你記負分。
每次開口求人前,先思考一個問題:“我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