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版圖到底有多大?來看看。
秦朝吞并六國后,第一次明確地劃定了國家的版圖。秦國的領土面積已經達到了2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現在中國領土的五分之一。當時大半個越南可都是秦國的領土。
明朝在外東北設置的奴爾干都司是沿襲元朝征東元帥府的建制。這里的“征東”指的是東北亞一連串半島及島嶼,主要指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忽必烈以奴兒干為大本營,三征苦兀,這里的苦兀說的就是庫頁島。
按此疆域圖計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積大約是1100多萬平方公里。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明朝的這些疆域中,地域面積最大的我國東北及現俄羅斯遠東地區,青藏地區(包括不丹,克什米爾等),新疆哈密地區,都是羈縻統治區。
相對于清朝而言,明朝的領土面積是少了點,清朝領土極盛時可達1310萬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但是明朝的開放性遠遠超過清朝,明朝有鄭和下西洋、亦失哈對黑龍江流域的探險、陳誠出使西域。
朝以強攻為主,而且持續不斷的打擊匈奴,直至最后徹底迫使匈奴放棄蒙古高原,西遷到今天的新疆和中亞一帶。這當然是開創性的武功,值得贊揚。但同時也應當看到,在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往中,戰爭也是一種交往方式。
明朝的版圖到底有多大?其實由于周邊歸附地區的反復無常,明朝的版圖是在逐漸變化的。明朝雖然繼承了元朝的超級大版圖,但是在統一了漢民族的傳統土地之外,明朝人就沒有心思再去接手元朝在中亞以及歐洲的版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