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這句話是對上邊話的補充。子游(即言偃)在武城作城宰的時候,孔子去“視察工作”,聽到“弦歌之聲”——具體彈奏的人是不是子游,文中沒有說清楚,朱熹認為這是其他人彈奏的,而南懷瑾認為這是子游自己在彈奏。我想,應該是子游自己彈奏,否子孔子就不會說“割雞焉用牛刀”了。
孔子聽到演奏聲之后,“莞爾笑”就是微微一笑,對子游說,你有點小題大做了,這種小地方還用不上以音樂來教化百姓——孔子的意思,武城小地方,百姓也沒有什么文化修養,多教給他們一些“灑掃應對”的基本規矩就可以了,音樂是針對于學識比較淵博的人陶冶情操的。這就跟我們到農村給村民表演芭蕾舞、交響樂一樣,所以孔子說“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回答說,我聽老師說過“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有學問有地位的人,學習道理是為了幫助天下的百姓,而普通人學習道理之后就會比較聽話,至少會服從管理。
孔子一聽,趕快認錯說,學生們,子游說的很對,我剛才只是戲言。——我們看孔子開始說“割雞焉用牛刀”,這句話錯了嗎?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化百姓有先后順序,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否則事倍功半。可孔子為什么認錯呢?第一是肯定子游教民向善的方向是對的,所以孔子認錯以鼓勵他,第二是雖然小題大做,但是誠如子游所說,這種教化也是會有一定的作用的,不能全盤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