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是世界上建筑物最常見的顏色之一。在美國,大多數谷倉涂成紅色。 印度大多數公共建筑,包括火車站、郵局和其他大型工作場所也被涂成紅色。事實上,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大多數建筑也都是紅色的。
從傳統上來講,因為紅漆是最便宜的。紅漆主要由代赭石組成,其主要成分為氧化鐵。在生活中很常見的紅色鐵銹就是氧化鐵。代赭石是最古老的顏料之一,也很容易獲取。因為鐵在地殼中的含量約占5%左右,而氧含量為46.6%。代赭石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紅漆如此便宜也合乎情理。
紅漆與垂死恒星有何關聯?
為了回答這一點,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天上為什么會有恒星。恒星誕生于巨大的氫氣云——也稱為星云。
當星云中的氫原子彼此吸引時,會形成巨大的氣體球(如木星或土星)。
如果氣體球的引力強大到足以使氫原子互相碰撞,那就能啟動核聚變——四個氫原子核(由一個質子組成)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由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將導致巨大的氣體球變成恒星,并開始發光發熱,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
這個核聚變的原理之一是質子-質子的鏈式反應,它出現在類似于太陽的恒星之中。而質量更大的恒星有一個更為復雜的機制——碳氮氧(CNO)循環。CNO循環可以持續數百萬年,直至恒星核心的氫燃料被耗盡。如果該恒星的質量足夠大,將會啟動氦聚變。當所有氦用盡時,然后會聚變鋰,之后是碳……核聚變就這么一直進行下去,直至產生核子數(中子數與質子數之后)為56的鐵元素,這是恒星內部核聚變的終點。
因為鐵的核聚變所吸收的能量要大于釋放出的能量,這將導致恒星的輻射壓與引力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恒星將發生引力坍縮,內部壓力不斷增大,最終恒星猛烈爆炸。這就是超新星,它能產生比整個星系還亮的光。在超新星爆炸過程中,將會產生比鐵更重的元素,雖然這些元素比較少。
那么,這與地球上的紅漆有什么關系?
在太陽系出現很久之前,曾有大質量恒星爆發成超新星,然后遺留下一片星云,地球和整個太陽系就誕生于此。這是地球上的所有重元素來源,這也是為什么類似于地球的巖石行星含有豐富的鐵。
鐵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在地球的早期,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但沒有游離的氧。因此,地殼中的鐵以金屬形式存在,而且不會生銹。
然而,隨著生命的出現,植物開始向空氣中釋放氧氣。氧氣與鐵結合,導致鐵生銹形成穩定的氧化鐵。因此,氧化鐵就成為地球上最常見的礦物之一。
由于氧化鐵非常容易獲得,紅漆便成為最便宜的涂料之一,這是地球多年來的化學變化帶給人類的天然寶藏。建筑商尋找便宜的油漆,防止建筑物被氧化和侵蝕,因此穩定的氧化鐵就成了不二之選。
綜上,這就是為什么垂死恒星會使紅漆成為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最便宜的油漆。誠如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所言:我們都是來自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