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社會上的“剩男”、“剩女”是越來越多了。許多人喜歡看穿越劇,夢想著穿越回古代,但如果真的能穿越回去,等待著“剩男”、“剩女”們的可不僅僅是逼婚這么簡單了,因為不僅他們本人,甚至他們的父母要面臨著嚴厲的懲罰,輕則罰款,重責坐牢!古代的法律,是怎樣懲罰“剩男”、“剩女”的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在中國古代,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適齡男女沒有結婚,那么最先遭到處罰的就是男女的父母啦!越王勾踐曾頒布法令,“令壯者無娶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也就是說,女子在17歲,男子在20歲,如果沒有嫁娶,父母就得逮起來治罪,另外在春秋時期,老楊是沒有機會的。
不單單是春秋時期,在南北朝時期,國家也有法令規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換言之,如果您家有女孩,都十五歲了,還沒嫁出去,您一家人就準備坐牢吧。坐牢還是輕的,雖然限制人身自由,但畢竟只是一時的懲罰,不可能關你一輩子,更要命的是還有經濟上的處罰。
西漢初年,漢惠帝劉盈頒布政策,對適齡女子不結婚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用白話來說,年齡在15至30歲之間的女子如果不出嫁,那么要接受“五算”的處罰!那么啥叫“五算”呢?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官府會按照人口,征收“算賦”,其實就是人頭稅。西漢初年,劉邦制定的人頭稅征收標準是每人一年一算,一百二十錢為一算,征收年齡為十五至五十六歲。也就是說,如果女子15歲不嫁人,那么要征收5倍的人頭稅,也就是720錢。720錢在漢代是什么概念,都能買到什么東西呢?
西漢時期,1石糧食的均價在100錢左右,一畝地的價格大約500-1000錢左右,1石鹽價值500錢,一匹布的價格在230-330錢之間。可見這720錢,對普通人家來說,還是能買到不少東西的。
單身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還關系著地方官員的升遷。在古代,人口的多寡一直是衡量地方官政績的一個重要標準。唐太宗曾頒布旨意,“刺史、縣令以下官人,若能婚姻及時,鰥寡數少,量準戶口增多,以進考第。如導勤乖方,失于配偶,準戶減少,以階殿失。”大意是說,地方官如果所在地區人口增加,才能升遷,如果單身太多,戶口減少,那就別想了。
其實影響未婚男女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彩禮問題。為了幫助廣大未婚青年們早日成家,唐太宗發起一個“拯救單身狗”行動,他在《令有司勸勉庶人婚聘及時詔》中規定,男子20以上,女子15以上未嫁娶的,都要由州縣地方官員負責以禮聘娶。因貧窮無力婚娶的,要由鄰里親近的富有之家資助成家。
說實話,編者認為這條政策,很有繼承發揚的必要。說了這么多,古代為啥鼓勵早婚,嚴懲晚婚呢?主要是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技術落后,需要廣大的勞動力來耕田織布,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是國家統治的需要,其實細想想,現在何嘗不是如此呢?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縱橫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