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也是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的存在對于地球生命的存在,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月球成為地球的屏障,地球上的生命或許就會在隕石的撞擊下,完全不存在了。但即便月球有如此大的功勞,也曾經被美蘇兩國的科學家不待見,尤其是蘇聯的科學家,曾經想到要炸毀月亮,而且幾乎就要成功了。
美國和蘇聯在二戰結束后,就徹底翻臉,而且幾次都要打起來了。為了占據軍事領域上的優勢,兩國都開展太空競賽。在這一方面,蘇聯曾占據優勢,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位太空宇航員上天,都是蘇聯領先,這讓美國人覺得沒面子,就想著要靠炸毀月球來挽回面子。美國人的計劃是用核彈在月球上引爆,這樣可以震撼蘇聯和全世界,但又想到月亮上沒有空氣,怎么折騰,都不會有蘑菇云升騰,然后又發現,要炸毀月球,必須不斷地引爆核彈,只怕把美國所有的核彈都引爆,也達不到目的,只好悻悻然地放棄。
而蘇聯呢?炸毀月亮倒不是為了和美國較勁,而是出于發展蘇聯的農業生產。蘇聯科學家指出,因為月亮的存在,使得地球有一個傾斜,這就導致蘇聯的西伯利亞在冬天得不到陽光,整個西伯利亞都是一片冰凍地帶,而如果炸毀了月亮,那么地球的傾斜就會被扶正,那么,太陽光就可以完全直射到北極,于是,廣闊而荒涼的西伯利亞地帶,將是陽光普照,成為蘇聯的糧倉,而地球也不會有四季輪換,將會成為永遠的春天。
蘇聯科學家因為國內的糧食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他們沒想到這是制度的原因,卻歸罪于月亮,而解決糧食問題,是蘇聯當時的頭等問題。因此,炸毀月亮,也被蘇聯提上了議程。即便蘇聯當時也擁有了核武器,但想要炸毀月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一顆巨大的天體,月亮雖然不如地球那么大,但地球上所有的核彈集中起來,都不可能摧毀月亮。所有,蘇聯的方案經過研究,也發現是蚍蜉撼樹,自然就放棄了。
如今,那些想炸毀月亮的科學家都已經故去,月亮依然在天空上陪伴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