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GDM)診斷標準
衛生部于2011年頒布《妊娠期糖尿病診斷行業標準》,確定GDM診斷標準為妊娠24-28周,75g糖耐量,0,、1、2小時血糖切割值為92(5.1)、180(10.0)、153(8.5)。該標準實行后,GDM發病率由既往的8%上升到14%。2014年,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會妊娠合并糖尿病協作組修訂了《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指南指出,GDM血糖控制的目標值:空腹:3.3-5.3mmol/L,餐后2小時:4.4-6.7mmol/L,HbA1c:﹤5.5%。
嚴格控制GDM的高血糖的意義
為什么要嚴格控制GDM的高血糖?主要關注點是妊娠結局。孕婦妊娠期高血糖會使孕產婦并發癥比正常產婦高3-6倍,并且會有子嫻前期、羊水過多、手術分娩、母嬰產傷等風險。對于產婦來說,子嫻前期有手術分娩、母嬰損傷記憶孕產婦、圍產兒死亡等風險。羊水過多容易使孕婦早產,胎膜糟粕,臍帶脫垂、產后出血等。對于新生兒來說,容易造成巨大兒和小孕齡兒、圍生期死亡以及各種新生兒并發癥,如RDS、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低鈣血癥、紅細胞增多癥等。巨大兒也會加劇產婦剖宮產、肩難產以及新生兒鎖骨骨折和臂叢神經損傷等風險。
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生或識別的糖耐量受損。無既往病史者,也可在妊娠期診斷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婦在妊娠早期或初次產檢時應篩查孕前糖尿病,一經發現應盡快控制高血糖。妊娠中期(24-28周)時應篩查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受損)。
早在2008年時,HAPO研究,一項設計25505例孕婦的前瞻性、雙盲、多中心(9個國家,15個醫學中心)的臨床觀察,主要目的是研究孕婦血糖水平與妊娠結局的關系。研究方法是所有孕婦于孕24-32周行75gOGTT,如果孕婦空腹血糖﹤5.8mmol/L,且2h血糖﹤11mmol/L,則列為觀察對象。觀察指標是出生體重分布、初次剖宮產率、臨床診斷的新生兒低血糖、臍血C-肽分布。HAPO研究中的6159北美醫學中心的孕婦,其中81%糖耐量正常,4.2%達CC的GDM診斷標準,14.3%達IADPSG的GDM診斷標準。研究結果發現,符合IADPSG診斷標準的GDM孕婦,高新生兒出生體重、臍血C-肽水平、高新生兒體脂含量以及子嫻前期發病率和初次剖宮產率均高于正常對照。該項研究最后得出結論:不良妊娠結局與孕婦血糖水平呈正相關。
GDM診斷標準發布的意義
GDM診斷標準的切割值和血糖控制目標依據是2010年IADPSD的布告。新的診斷標準啟用后,全球GDM的病率增加明顯,大大增加了醫療負擔和醫療支出,那么發布新標準的意義是什么呢?
2006年發布的舊GDM診斷標準是GDM的病率為6%,巨大兒病率是8%,其中近90%的巨大兒源自非GDM孕婦。2012年新的GDM診斷標準應用后,GDM病率升高到16%-11%,巨大兒病率下降至6%左右,剖宮產率也由從前的37%降到32%。
總結
為期12-16周的孕期高血糖控制會使母兒結局有明顯改變。妊娠期即使是輕微的高血糖下降,都會對改善母兒結局有重大意義。對于妊娠期高血糖的控制不因善小而不為!并指出希望內分泌醫生能和婦產科醫生一起努力,控制妊娠期高血糖!
由 MediCool 醫庫軟件 內分泌團隊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