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創(chuàng)作者丨周周
這兩天看到公號 One文藝生活 討論 Ayawawa 的文章。自稱“進化心理學派情感專家”的 Ayawawa ,每天都在向數百萬粉絲灌輸以下觀點。她認為:
女人只有找男人妥妥地嫁了,才算實現人生價值。否則人生將一敗涂地。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只有一個途徑,就是遵循男強女弱的法則。
所以女生最好留長發(fā)、多穿裙子,不要在不愛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多讀書,多提升自己。不要總發(fā)在外面玩的照片,不能太強勢,要學會示弱,不然男生會對你印象不好。
同時要提升自己的MV(即伴侶價值,就是你被人娶回家的資本),降低PU(即親子不確定性,就是你老公懷疑你給他戴綠帽的可能性),以達到改頭換面、偽裝自己,取悅男人,最后駕馭和控制男人的終極目的。
如果你做不到,Ayawawa說,那就是女人你們自己的問題。
比如,男人出軌,請你反思自己;你被家暴,請你反思自己;不論男友哪里不好,都不要直接指出,更不能和他人比較;如果你沒有過人的學歷、雄厚的嫁妝,那你一定要守住貞操;要注意保養(yǎng)皮膚,不要排斥整容,顏值是女人最大的競爭力……
總結一下就是,女人要忍、要偽裝,只有把自己捆綁在婚姻里,放棄做自己,委曲求全,才能擁有最終的幸福。
那些覺得只有不斷討好
才能獲得關系的人,都已深陷
低自尊囹圄
這讓我想起以前接到的一封來信,短短幾行字。
第一行:年齡和性別
第二行:職業(yè)
第三行:未婚
第四行:我是個一無是處的人,是不是不配得到好的人生?
頭一次接到這樣簡短又充滿無力感的信,前面的格式像一份簡歷,后面的問話又讓人觸目驚心。
何為“一無是處”?
所謂上帝造人,就給了每個人不同的特點和分工,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是一無是處的。
這位女性26歲,在一線城市國企工作,單從這兩點來剖析,她年輕,有相對穩(wěn)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那么,為什么她對客觀條件視而不見,要這樣否定自己呢?
當然,要論一個人的自我感覺是否良好,別人說了不算,只有他自己才說了算。
顯然,這位女性的自我感覺非常糟糕,用心理學名詞來解釋,就是低自尊的心理障礙。
所謂自尊,就是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對自己的想法,以及賦予自己的價值。
而低自尊意味著你對自我的品質和價值有負面的核心信念,認為自己是軟弱無力的,不夠優(yōu)秀的,配不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那些總對自己充滿懷疑的人,那些經常攻擊自己的人,那些對生活深感茫然的人,那些覺得只有不斷討好,才能獲得關系的人,都是深陷低自尊囹圄的人。
02
“我不離婚,他就是重男輕女而已。”
多年前看過一檔心理訪談節(jié)目,有一期的主角是一名叫C的女子。
她說:嫁給一個重男輕女的男人好痛苦。
C和老公于外地打工時認識,結婚后她留在了老公家鄉(xiāng),老公繼續(xù)外出打工。
很快她就懷孕了,老公第一次回家探望就帶她去做了性別鑒定。
鑒定出來是女胎,老公立即變臉,不容商量就要將孩子打掉。C無奈只能服從。
之后老公留下營養(yǎng)費,繼續(xù)外出。
一年后C再度懷孕,丈夫在4個月時回家,再次領她做B超,不幸又是女孩。
老公再次毫無商量余地的要求打掉。
就這樣,五年內,C拿掉了六個孩子,最后一個胎兒已經7個月,因為第一次做B超時有些模糊,所以老公在7個月再又帶她去復查,發(fā)現仍是女孩,居然直接叫醫(yī)生給她引產。
C在描述這幾年慘無人道的生活時,現場觀眾和主持人的情緒隨之卷入,都為世上有這樣毫無人性的渣男憤恨不已。
只有心理專家冷靜的問:想過要離婚嗎?
沒想到C突然變得緊張:我不離婚,他就是重男輕女而已,每次都給我足夠的錢補充營養(yǎng),對我挺好的。
現場氣氛從憤恨轉為怒其不爭。
C的老公,說輕了是重男輕女腐朽愚昧,說重了他就是個劊子手和殺人犯。
可是,C居然還替他說好話。
她活著,但靈魂早就死亡。這是我當時最大的感受。
節(jié)目最后心理專家說:我為世上有這樣愚昧又冷酷的男性感到憤怒,更為有這樣無視自己健康的低自尊女性感到悲哀。
后來得知,C之所以死守著這樣的婚姻不放,原因是過去戀愛了兩次,都被男人給甩了,所以她在第三次戀愛時,就暗自發(fā)誓,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分手,否則就要嫁不出去了。
在她的價值觀里,嫁不出去,比日日飽受摧殘要更可怕。
當低自尊到了極致,自我就不見了,她生命的意義在于,無底線的去迎合他人的需要,直到自己的生命之花枯萎為止。
03
當時的感覺是很有壓力,也為她這樣刻意的討好而心疼她。
后來,她戀愛了,卑微更明顯了。
她覺得自己出生農家,對方出生城市,很擔心被看不起,所以百倍的對男友好,但當男友提起她的家庭時,她就臉紅的岔開話題。
這和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一樣,走入了認知的死穴,將自己的價值和原生家庭捆綁在一起,認為出身會影響一輩子的幸福。
后來,悠然結婚了,男友不介意她的的家庭出身,她特別感動,從此在婚姻里更加投入的付出。
悠然說她婚后五年都是這樣的狀態(tài),盡一切可能滿足老公的要求,從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
04
有人說童年遭遇過不幸,或者成長中經歷過負性事件的人,一定會有低自尊的困擾。
其實不然,且不說每個人的氣質類型不同,每個人對生活和事件的解釋風格也不同。
正所謂,事件本無意義,一切意義都是我們自己賦予的。
網上有個朋友坦然說,自己原來生活在一個很糟糕的家庭,父親嗜賭,母親只會吵架和抱怨。
她和弟弟經常被父母爭吵嚇得縮在被子里。
她說弟弟明顯自卑怯懦,不敢和人說話,成績也很不好。
但是她自己就很清醒的告訴自己,將來一定逃離這里,過上與父母不同的生活。
初中以后她遇到一個知性又美麗的老師,她眼睛一亮,暗示自己:老師就是我的榜樣,我以后就要成為她這樣的人。
有了目標的她,因此分外努力。后來她考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學,成了一名自信優(yōu)雅的高級白領。
而她的弟弟呢?則幾乎復制了父母的生活模式。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生活過得一團糟。
同一個家庭里,兩種截然不同的發(fā)展模式,來自于他們姐弟完全相反的選擇。一個是掙脫,一個是默認。
香港藝人劉嘉玲,有一年經歷了被黑幫綁架拍裸照的惡性事件,瞬間她的裸照出現在了全球各媒體的頭條,這樣的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輕則猝其精神,重則要人性命,再不然,至少可以將她從自尊的高位拉至低位。然而,劉嘉玲挺過來了。
她說我可以選擇從此消失不見,或者出門掩面遮羞,但是我更愿意選擇用自己的力量去戰(zhàn)勝不堪,讓那些屈辱和黑暗隨風逝去。
由次可見,弱勢和強大,其實是自己賦予的意義,而意義背后是選擇,選擇的動機,是相信或者懷疑自己具備掌控人生的力量。
05
(1)專注一件事,相信自己的力量
泰國有則廣告:有個女孩自幼身體肥胖,沒朋友,很多人都嘲笑她,十幾年里都低著頭走路,非常的自卑。
有一天她出門時遭到了多名男孩的譏諷,她開始質疑命運:為什么我會這樣?
這一聲吶喊刺痛了她的母親。母親說:村頭有口枯井,如果有人愿意打水去填滿它,上帝就滿足這個人一個愿望。
女孩拎著水桶就出了門, 過程中男孩嘲笑她甚至絆倒她,但為了完成任務實現愿望,她不再受任何人的影響,心無旁騖的打水去填井。
幾個月后,當清凌凌的水從井口溢出來,她也同時看到了水面有一個輕盈苗條的倩影。
她成功了,除了甩掉了一身的脂肪,她的身體上也仿佛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這個例子很好的證明了,當我們有意識要去打破現狀,當我們專注于去做一件事情時,我們的力量就會像泉水般的涌出來。
(2) 改變認知,改變說話的模式
低自尊的人會有認知偏誤,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是同情自己,別人對自己壞,是因為自己不優(yōu)秀。
治療師給了她一個建議。
每天和老公多說三句話。
并且每句話都以“我”字開頭。
比如“我感覺”“我需要”,或者“我希望”。
這些是幫助她表達需求,說出感受,讓對方理解并看見自己。
當然飽受低自尊困擾多年的悠然照做了。
大概半年后,她的朋友圈里,老公的身影更多了,她說老公為她能真實的做自己感到很欣慰。
(3)告別過去,寫下高自尊日記
我們常說要接納自己,但如果我們不脫掉過去的殼,很難真正輕松的做自己。
所以需要和過去做個告別。
首先請取一張白紙,寫上:過去的某某。
然后寫上過去你給自己貼上的負面標簽,接著將紙撕碎,并找個地方埋起來。
接著拿個新本子,封面寫上“全新的某某”,并在第一頁寫上你聽到的別人評價你的一個優(yōu)點。
合上本子,觀想你和這個優(yōu)點在一起。
第二天繼續(xù)這個動作,另外每天新增幾條你遇到的或者經歷的美好的事情。
這個行為,建議一直做下去,直到養(yǎng)成習慣。
當本子寫滿之時,就是泰國那口水井滿溢之際,你一定會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變化。
因為這個過程中,你的專注和堅持,就已經有了滋養(yǎng)自己的作用。
06
前提是你要相信改變的存在。”
最后,分享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
改變隨時可能發(fā)生,前提是你要相信改變的存在。
當低自尊長期占據一個人的內心時,就成了信念,攫取人力量,讓人只能屈從討好,過著被限制的生活。
但是,低自尊也如同一道暗影。
過去你臣服于他的黑暗,未來你可以為生命引進陽光,用溫暖來覆蓋他。你并沒有消滅他,而他將永遠不會威脅到你。
你不需要活成他人的模樣,也無需活成男人喜歡的模樣。
你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從此,你是你的主人,一個可以對任何人說“不”的全新的自己。
- The End -
- 壹心理創(chuàng)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