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2017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新聞發布會。從發布會上獲悉,從9月1日起,新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正式啟用,并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
目前,新編語文教材已在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引起了家長們的極大關注。
關于新編語文教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新要求及解決辦法,我們邀請了中國教育學會專家金光老師來為大家解讀。
金光老師
著名人文學者、中國教育學會專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專家組成員, 在中國的語言、文字和文學的世界里浸泡了近四十年,博覽群書,知識豐富。
開學了,孩子們發的語文課本“變臉”了,您發現了嗎?都有哪些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顏值大改觀
是的,最直觀的就是它變大了,由原來的16開本變為A4大小,比如這樣
右邊的那本就是之前很常見的一年級原版小學教材,左邊的是新版教材,果然大了不少!
還有這樣
左邊的這本教材是不是很眼熟?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是的,它是七年級的原版教材,而右邊的是新版教材,忽然感覺有點舍不得老教材呢!
好了,重點來了,除了顏值上的變化,教材里的內容又有哪些不一樣呢?關鍵的變化您都get到了嗎?
提倡親子閱讀,注重語言表達
這是新版教材中節選的內容,請注意看左上角的文字—— “和大人一起讀”
新教材中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讀”的欄目,讓家長也能參與到教學中來。一年級剛上學的學生自己還不會讀,和大人一起讀能激發他們讀書的興趣,并喜歡上語文。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很好地推動全民閱讀,還能為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教材都要求了,那就好好地配合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吧!
經典名篇大幅增加
新教材中大幅增加了經典名篇的比重,現當代文學大師的經典文章小學選入40篇,初中29篇,其中魯迅就涵蓋9篇,范圍之廣真是前所未有。
從小就讀這么多文學經典,長大了那文學品味一定是杠杠的!
強調閱讀經典名著
魯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駱駝祥子”、巴金的“家”、雨果的“悲慘世界”、托爾斯泰的“復活”、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新版語文教材中,既有對這些經典名著導讀的“教讀”、“自讀”的要求,還特意強調“課外導讀”。要求語文教師認真研讀推薦名著,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名著的探究,使他們能接受更多經典文學作品的熏陶。
課堂里要閱讀經典名著,課外也不能落下,從小就要養成多讀好書的習慣!
古文詩詞大量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古詩文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這么多的變化,聽起來對孩子們是個很大的挑戰,其實歸結起來很簡單,新版語文課本回歸了語文本體,回歸到“口語表達”、“經典篇章”、“文學名著”、“中國傳統”四個重點上來。
對“變臉”的語文課本,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說了這么一段話:
“我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讀一些‘閑書’,也就是和考試、甚至和寫作并不一定‘掛鉤’的書;鼓勵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
所以,應對課改,只有一句話,那就是“閱讀能力亟待提高;贏得閱讀,贏得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