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最近參加單位體檢,拿到體檢單后,見血脂測定結果顯示膽固醇、甘油三酯兩個指標異常,動脈粥樣硬化指數偏低。聽說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就很容易患上冠心病,老李心里很不安,又有些疑惑:這次檢查心電圖又正常,到底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是啥關系? 看到他迷惑不解的樣子,專家給他作出了解釋:通常所說的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它與相對比較少見的冠狀動脈痙攣一起,統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而最容易產生粥樣硬化的部位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繼續下去會導致冠心病的發生……
冠狀動脈給心臟提供營養和氧,它起于主動脈根部,分為左、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的血液主要營養左半側心臟,而右冠狀動脈的血液主要營養右半側心臟。正常冠狀動脈管壁平滑,管腔大小正常,血液容易流過。
一些危險因子包括吸煙、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及肥胖等可以導致冠狀動脈內皮損傷,血液中的脂質顆粒容易聚集于這些損傷部位,先形成脂肪沉積,繼而形成粥樣斑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狹窄或者閉塞,導致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種心臟病,我們稱之為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管腔狹窄及心肌缺血程度。
1.一般來說,單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不會引起臨床癥狀。
2.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繼續發展,斑塊逐步增大向血管腔內隆起,管腔逐漸變窄,管徑狹窄。若管徑狹窄大于50%,則冠心病診斷成立。
3.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二者的關系簡言之:各種危險因素→冠脈內皮損傷→脂質沉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管腔狹窄加重(>50%)→冠心病。
值得一提的是,少數年輕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雖不嚴重,甚至沒有發生粥樣硬化,也可以因冠狀動脈痙攣而發病。有不適,早就醫
臨床上最為引人注目和常見的是“心絞痛”;危險性最大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搶救不及而導致猝死。若冠心病出現以下癥狀時,應及時就醫,以防患于未然。
1.心悸、心前區不適:患者自覺心跳過快伴有心前區不適,特別是中老年人反復發生不明原因的心悸且伴有心前區不適,則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信號。
2.胸悶胸痛: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反復出現勞累后胸骨后悶脹感,持續3~5分鐘,休息后可以緩解,應注意是否為心絞痛。
3.不明原因的頭痛、牙痛、咽部緊縮感及腿痛等,有可能是心絞痛的不典型表現,應警惕。
4.暈厥:暈厥是由于一過性腦供血不足而出現的短暫意識喪失。如突然出現暈厥且伴有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等表現,則應高度懷疑冠心病的可能。
去危險,防發展
檢查
對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應請醫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臟超聲、運動試驗、心肌核素以及冠脈CT等檢查。必要時可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目的是進一步明確診斷,指導下一步治療。
治療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主要強調的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在此基礎上,消除冠心病的各種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吸煙等,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發展為冠心病。
2.冠心病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內科介入治療及冠狀動肪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