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嚴重影響老人及其家庭生活質量的疾病,老年性癡呆的防治是每一個家庭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無知、偏見、歧視和恐懼使老年性癡呆這一老年人的常見病被許多人忽視。在很多人眼里,愛忘事,甚至有些糊涂,是人年紀大了的必然表現,不是疾病,也根本用不著治療;更有人認為,說誰“癡呆”就是侮辱某人……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癡呆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治癡呆,從知曉開始”。本期名醫談病,就請大家跟隨幾位專家的講解來認識老年性癡呆,提高對老年性癡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認知度,最終延緩或拒絕老年性癡呆的發生。
近段時間,76歲的桂阿姨經常會出現一些很反常的事情。她總喜歡一個人自言自語,而且反復地說一件相同的事情,有時候會把衣服當褲子穿。其實早在兩年前桂阿姨就出現了記憶力減退的情況,原本很謹慎細心的她變得丟三落四,常常忘記自己講過的話、做過的事。老伴和她回憶以前的很多事情她也總是一臉茫然。老伴一直以為是年紀大了記憶力衰退,沒有多想。直到最近6個月,桂阿姨變得表情漠然、行為異常,更嚴重的是,相伴60載的老伴,她竟然經常不認得,這讓老伴十分難過,也開始擔心。老伴叫上兒子陪桂阿姨去了醫院,最終,桂阿姨被確診為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1906年由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首次發現,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進行性腦變性疾病,通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以記憶出現障礙為最初表現,之后逐漸出現語言、定向、思維、計算、運動等功能受損,日常生活能力不斷下降,最終不能獨立生活。老年性癡呆不只是光顧普通人,連經常用腦的科學家也不能避免老年性癡呆的侵襲。據報道,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著名科學家高錕2004年被查出患上老年性癡呆,現在他口頭表達有困難,甚至有時還會忘記自己一生鐘愛的光纖科技。
老年性癡呆是繼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世界各國報道癡呆死亡率從0.8%~27.0%不等。由WHO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顯示:高收入國家,癡呆帶來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5%,是第四大致殘疾病。第二次全國殘疾人調查的數據顯示,所有致殘疾病中,癡呆是老年人群發生精神殘疾的主要原因(占43.5%)。國際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癡呆出現的平均年齡為72歲,65歲的老年性癡呆患病率達3%~8%,80歲以上增加到30%或更高。由于對老年性癡呆的認識不足,加上老年健康保健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癡呆患者的就診率較低。調查發現,輕度性癡呆患者的就診率不到20%,其中半數以上被誤診,47%被認為是自然衰老的結果,是“老糊涂”了。在近幾年的研究中,發現兩個新的現象:一是老年性癡呆的患病年齡在提前,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不少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出現記憶力、思維能力明顯下降等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癥狀;二是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高血壓、糖尿病和中風等血管損害所致的血管性癡呆的患病率明顯高于歐美國家。
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調查表明,我國65歲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癡呆占2.45%,血管性癡呆占3.26%,全國共有各類癡呆癥患者總數在800萬以上,每年還有約30萬老年人加入這一行列。加強老年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預防老年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
癡呆表現逐個看
◇ 記憶力減退是最早表現
人老了,記憶力減退是最常見的機體障礙之一。記憶力減退恐怕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一般從四五十歲左右就會開始。而記憶力減退也是老年性癡呆患者最早和最常見的癥狀,尤其是容易忘記新近發生的事情,比如剛剛看過的電視新聞就忘記是什么內容了,常常記不起鑰匙放到哪里了,等等。不要小看這些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癥狀而簡單地認為是自然的老糊涂,小毛病也可能導致大麻煩。比如做完飯忘記關火就有失火的危險。到了中晚期連以往年輕時發生的事情也記不起來,不知現在是什么時間、身在何處,不認識家人。 ◇ 語言出現障礙
詞匯的聯想和應用出現問題,語言變得單調而重復,許多物品因為不記得它們的名字,或者無法命名,語言變得很枯燥。有的獨居老人經常被這種命名折磨,半夜打電話給分散在外地的兒女。
◇ 時空經常混亂
經常分不清早中晚、睡眠顛倒,分不清地點,記不得回家的路線,出門找不到家。
◇ 執行能力、判斷能力、計算能力等下降
無法完成別人交代的簡單指令,如從哪里取東西,然后再放到另外一個地方;煮飯炒菜經常搞錯先后次序,或先加鹽,后放油;燙完衣服把熨斗放在冰箱里等。經常無法判斷一些簡單的邏輯關系,如“分不清爸爸的哥哥和哥哥的爸爸是不是同一個人”等,外出買東西發現自己不會計算余額等。
◇ 行為及情緒改變
過去開朗、自信和獨立的性格漸漸變得多疑、糊涂、害怕和過度依賴,生活和工作明顯缺乏主動性,對過去感興趣的事現在一點也不感興趣;以前經常運動,現在變得很懶;經常懷疑別人害他、偷他的東西,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到處亂藏,卻又經常不記得放在什么地方;反復地做同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沒有價值觀念,經常收集一些無價值的垃圾物品……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比較:與自己以前比較,與同齡人比較。這種比較一旦出現不同尋常的差異,家人就應該高度警惕。
另外一點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那些以前智商很高的人,因為他們的智能儲備較高,甚至在癡呆早期還能勝任社會重任。對這一部分人的發現需要醫生一雙慧眼。同時,以上的表現早期輕癥時容易被忽視,即使家人意識到了也僅僅是感嘆一聲老糊涂了而沒想到要去看醫生。等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或家人再也對付不了時才就診,已經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而如果不加治療,8~10年后大部分患者喪失生活能力,長期臥床,最后可能死于肺部感染、營養不良和褥瘡等并發癥。這種患者本身一般缺乏自知力,不覺得有什么心理和經濟的巨大壓力,身心交瘁。可見老年性癡呆不僅危害患者本人的健康,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你會得老年性癡呆嗎
那么,什么樣的人會得老年性癡呆,其危險因素有哪些呢?
◇ 年齡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老年人所罹患的疾病,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風險也相應增加,換句話說,活得越久就越容易得老年癡呆。在大于65歲的老人中,每增加5歲,患病的風險將翻倍,也就是說如果到70歲,患病的風險將達到10%,而到85歲以后這種風險將達到35%~40%。但不要因為年老而整日擔心得老年性癡呆,研究發現很多80多歲的老人,認知功能非常好。是否發病除了和年齡有關以外,和其他很多因素有關。
◇ 家族史
如果直系親屬中有被診斷為患有老年性癡呆的患者,更要關注自己的記憶力,如果有下降就應該及時就診。
◇ 女性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老年性癡呆,女性和男性的患者數比值為3:2。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男性的預期壽命比女性要短,使得老年女性的人數比男性更多。第二個原因是雌激素對大腦有保護作用,絕經后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從而這種保護作用也會降低。 ◇ 血液中的指標
血液中的有些指標可以提示老年性癡呆的患病風險,它們主要是同型半胱氨酸、甲狀腺功能、血糖、血脂等。
治療與護理:延緩癡呆就是勝利
迄今為止,老年性癡呆還無法治愈。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老年性癡呆的關鍵,有些早期癥狀通過藥物治療可以得到緩解。而一般的腦營養品不能有效治療癡呆。
◇ 早診、早治
如果老年人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出現記憶下降、智能衰退、人格改變和定向障礙,而又沒有能發現導致這些異常的軀體或其他神經系統疾患,建議家屬攜帶老人到醫院讓相關專家進行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或相應的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診。
針對老年性癡呆的治療,醫學上目前所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盡量減輕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包括精神癥狀在內的各種癥狀,延緩癡呆就是勝利,改善癥狀當然更好。如果患者出現興奮躁動和攻擊行為,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情緒抑郁者可用抗抑郁劑治療,如用藥物難以控制或有明顯自殺傾向者,可在密切觀察下進行相關改良治療。
目前常用的藥物治療方法有:(1)改善腦循環和腦代謝,如丹參、銀杏葉、奧拉西坦、尼麥角林;(2)膽堿脂酶抑制劑,如安理申、哈伯因;(3)抗氧化劑,可應用維生素E;(4)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B1、B12;(5)激素,雌激素治療可以改善癥狀,延緩疾病進程。
◇ 護理:適當引導活動
老年性癡呆患者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的老年性癡呆患者會有記憶力、計算力障礙,影響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響,就稱之為中度老年性癡呆。發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臥床不起的就稱為重度。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癡呆護理方法是不同的。 比如對于輕度老年性癡呆患者,我們只需要稍加注意,適當進行協助就可以了。隨著病情進展到中度老年性癡呆,患者就會出現輕度思維混亂,記憶力下降更明顯,這時就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應該給予患者一個寬敞、清潔的環境,要把一些凌亂的東西放置好,把危險物品藏起來,還可以做一些標志性的提示物,如在洗手間門口標注一下,電爐、煤氣開關都要關好,還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寫在提示板上,掛在顯著的位置。
中度老年性癡呆患者可能還會出現不知道怎么穿衣服、隨地大小便等問題,應該幫助患者進行衣物的挑選和穿戴;患者隨地大小便也不是他故意的,只是不知道廁所在哪兒,或者還沒到廁所就控制不住了,或者是衣物不方便解開,因此應該給患者明確的提示,或者定時帶著患者去廁所。另外還可以帶著患者出去散散步。避免讓患者獨自外出,免不了的話,可在其身上掛一個地址牌,這樣可以更保險。
對大多數患者而言,在家屬的監護下,實施正確的心理治療和精心護理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特別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發展時更是如此。雖然要使已喪失的記憶、理解、抽象思維等能力完全恢復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過適當的心理治療,可合理地使用殘存的腦功能,使患者的行為能維持在普通水平或社會允許的范圍內。
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記憶功能,可讓患者讀每天的報紙、看電視、聽收音機,按規定的時間核對鐘點。在家屬的眼皮下,可允許老人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單購買物品,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果病情許可,可讓患者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和做一些手工勞動。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礙,可實施“定向治療”,例如在門上或墻上等地方貼上醒目的標志或給予諸如時間、位置等簡單的信號,以幫助患者正確定向。在治療中,家屬不能隨便改變患者已經熟悉了的生活環境。 ◇ 勤學習,善用腦
盡管多用腦不能保證不得老年性癡呆,但整日無所事事的人患老年性癡呆的比例更高。防治的關鍵仍然是防止腦細胞損傷,保持信號傳導的通暢,以及提高對這些損傷的抵抗力。勤學習、善用腦可以預防老年性癡呆。因為讀書受教育能增加大腦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增加神經突觸的數量。即使患有腦病,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大腦認知功能仍保留得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好得多。
所以,老年人要想方設法保持思維活躍、善于聯想。可以多參加一些腦力勞動,如看書學習、下棋、繪畫、做智力游戲、跳舞、演奏樂器、玩紙牌和填字游戲、上老年大學等。這些,都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有一定的幫助,能顯著降低老年人患老年性癡呆的風險。
另外,缺乏維生素B12會加速大腦老化進程 ,從而引起老年性癡呆。發酵豆制品(如豆豉、豆腐乳等)可產生大量維生素B12,多吃這類食品,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有積極作用。加拿大科學界發現,常吃魚的人腦筋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老年性癡呆的癥狀。
家人對患者是否關心,是否配合治療,護理是否用心都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成敗。敬老、愛老為我國傳統美德,讓全社會都來關心癡呆老人,幫助癡呆老人,對老年性癡呆患者開展生活、醫療保健等社區一條龍服務,使癡呆老人生活起居有助,醫療保健有方,娛樂活動有伴,擺脫孤獨無援、悲觀憂傷的心態,在精神上、物質上得到全社會的有力支持,身心愉快地度過晚年。 鏈接
老年性癡呆判斷問卷
早期發現老年性癡呆,采取有針對性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果出現下述癥狀,應考慮是否有患病的可能:
(1)記憶喪失、尤其是記憶減退,如和鄰居交談后不但記不起人家的姓名,連交談過這個事也忘了;
(2)難以勝任日常家務,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飯菜的步驟;
(3)語言問題,忘記簡單的詞語,說的話或寫的句子讓人無法理解;
(4)判斷力變差,如衣著違時,烈日下穿著厚衣,寒冬時卻只披薄衫;
(5)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跟不上他人交談時的思路,或不能按時支付賬單;
(6)將東西放錯地方,將東西放在奇怪的地方,如將熨斗放進電冰箱;
(7)人格改變,多疑、淡漠、焦慮或粗暴等,如忘記金錢放在哪里就懷疑被別人偷走了;
(8)情緒極不穩定,情緒毫無來由地快速漲落,或較以往淡漠、麻木;
(9)主動性喪失,終日消磨時日、昏昏欲睡,或對以前的愛好也興味索然。如果上述情況中有2個以上“是”或“經常”,那么說明可能出現了老年性癡呆的癥狀,必須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