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戰爭,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卷入了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是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的標志。戰爭過程主要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之間的戰斗,中國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并導致了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的奧斯曼帝國、歐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國、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俄羅斯帝國、歐洲中部的奧匈帝國四大帝國土崩瓦解,并促成國際聯盟的成立。
西南非洲戰役
在德屬西南非洲,德軍面對的敵人是有英國支持的南非聯盟軍隊和葡萄牙的安哥拉,而在干旱的西南非洲中,其人口只集中在首都溫荷克,駐軍亦不過五千。戰爭于1914年9月爆發,隨著戰爭持續,孤立的西南非洲被南非軍隊入侵,而南非軍隊亦迅速地推進,德軍雖然設法阻止,可惜仍無法減緩熟悉沙漠地形的南非軍隊。直至1915年5月5日,西南非洲的首都溫荷克已被南非占領。7月,西南非洲的德軍投降。西南非洲的統治權被轉至南非手中,直至1990年,西南非洲才獲得獨立,成為現今的納米比亞。
在德國于1915年3月正式宣戰前,德葡兩軍已于西南非洲及安哥拉邊境發生零星沖突。但是德軍只占領了一小部份的安哥拉,便于7月向南非投降,并歸還被占領的安哥拉予葡萄牙。
德屬東非戰役
德屬東非戰役是非洲戰場中最大規模和持續最長的戰事。雙方亦投入了比其他殖民地戰爭中投放的兵力多。英國平均戰斗人員數量為20,000人,而德軍約為17,000人。戰爭始于1914年8月3日,終于1918年11月23日,橫跨整個一戰。于戰爭開始時,德軍和英軍在德屬東非和肯尼亞邊疆進行零星的攻擊,并占領了一兩個城市。但到了1916年,形勢開始扭轉:英軍和比利時軍隊大舉入侵德屬東非,到了年底時,德屬東非的大部份已被占領。剩下來的德軍一部份決定投降,而另一部份卻于1917年11月23日硬闖葡萄牙的莫桑比克,試圖占領一些城鎮以重整旗鼓。但事與愿違,該批德軍無法尋得據點,更被英軍追趕,致使不能長駐于據點。最后,該批德軍于1918年8月決定返回德屬東非。但他們在德屬東非亦無希望可尋,因此只能寄托于進軍贊比亞。當進入贊比亞不久,便收到德國投降的消息。因此,他們最終于1918年11月23日向協約國投降。戰后,英國占領了現在坦桑尼亞部份,而比利時則獲得盧旺達-烏隆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