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風”,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腦卒中一旦發生,就會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巨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預防腦卒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預警:10個先兆要識別
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這是由于腦干、小腦部位缺血,影響了控制平衡的器官所致。
突然出現未曾經歷過的劇烈頭痛。這是腦部動脈內壓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的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
忽然感覺舌根部僵硬,舌頭脹大,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楚。這是因為血管硬化,管腔狹窄,血黏稠度增高,使舌靜脈循環不暢,代謝物質淤積,進而刺激舌神經所致。
當血壓不斷升高時,已硬化變脆的鼻血管不能承受壓力,可發生破裂出血。
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手臂、指頭麻木,特別是無名指麻木。這是顱內動脈供血不足,大腦缺血、缺氧的表現。
喝水或進食過程中出現嗆咳,這是由于大腦缺血使吞咽神經中樞受到影響,導致咽部感覺喪失、反射失調,使得水及食物誤入氣管。
一只眼睛忽然視物不清楚,甚至看不見東西,在很短時間內即恢復正常。是腦部血管嚴重硬化變窄導致眼球視網膜缺血的征象。
人感到非常疲倦,覺得睡不夠,就連白天也是睡意明顯。研究發現無明顯原因而困乏嗜睡的中老年人,其中約有3/4的人在半年之內發生了中風。
打哈欠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可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加大,腦部供血、供氧充足,令人精神振奮但有調查顯示,約有70%的中風病人,在發病前1周左右,曾出現過不分時間、地點而情不自禁地頻打哈欠的現象。
在刮剃胡須頭轉向一側時,手臂突然失去握力,致使刮胡工具落地,有時還伴有講話不清,過1~2分鐘后完全恢復正常。這是由于轉頭時扭曲了已經硬化了的頸動脈,導致顱內供血不足,引發一過性腦缺血的癥狀。
救治:要做的“3個早”
如果家人出現疑似卒中癥狀時,缺乏相關知識不能確定時,可以關注“卒中地圖”微信公眾號,通過中風120三步識別法,識別早期中風癥狀。
發現患者出現腦卒中癥狀后,身邊的人應立即撥打120求救電話并記下發病時間。
將患者盡快送往就近醫院救治,及早進行靜脈溶栓,把堵在腦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有閉塞的血管再通,及時恢復供血, 減少缺血腦組織壞死。溶栓的最佳時機是發病后的3~4.5小時,發生腦卒中,牢記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預防:要守好“2道關”
預防腦血管病的第一道關,就是通過早期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身抵抗防御能力,控制各種危險因素,使腦血管病不發生或推遲發病年齡。它也是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即發病前的預防。
控制危險因素
預防腦血管病,我們不能改變年齡、遺傳因素、種族等因素,但可以積極治療、改變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心臟病等高危因素,一經發現即應高度重視,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的、長期的治療和觀察。
穩定斑塊
如果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尤其是低回聲斑塊、潰瘍性斑塊,由于這些斑塊容易脫落,阻塞遠端血管而發生腦梗死,因此,穩定斑塊就顯得尤為重要。
健康生活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包括戒煙、戒酒、勞逸結合、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倡低鹽低脂飲食等,建議適當多吃魚類、蔬菜、水果。
心理穩定
注意精神、心理衛生,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減少緊張、焦慮、抑郁情緒。
定期體檢
即使看起來身強體健的人,定期體檢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45歲以上、肥胖者、有血脂異常家族史者、工作高度緊張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記得和體檢的約定,萬萬不可“爽約”。
針對已發生過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通過尋找腦血管病發生的原因,消除可以逆轉的病因,糾正所有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從而達到防止腦血管病復發的目的。這第二道關,就是指“二級預防”。 一般而言,腦血管病二級預防需要做好“ABCDE”。
A:抗栓治療
B:控制血壓和體重
C:降低膽固醇、戒煙
D:控制糖尿病、膳食調整
E:健康教育、體育鍛煉、定期查體,通過及時干預,預防或緩解并制止腦卒中的發生發展
康復:避開“5大攔路虎”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中風患者的急性發作期之后,家屬沒有認識到中風會給患者留下后遺癥,只是覺得能撿回條命就很好了。研究表明,中風患者康復介入得越早,后期偏癱的幾率就越小。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后的三個月內屬于最佳康復期,半年內屬于有效康復期。
中風后的康復治療,是結合每位患者不同的情況,通過科學的運動方式來引導和刺激肌肉組織和神經系統,重塑腦功能,以求激發患者的自身力量,達到患者生活自理、工作自主的目的。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過分迷信藥物,總想找到一種特效藥,把寶貴的康復時機浪費在無謂的輾轉尋找過程之中,最終錯過有效康復期。
有些患者或家屬康復心切,自己制訂過于嚴苛的康復訓練計劃,反而影響到康復的效果。康復訓練,必須在康復專業人員指導下科學地訓練,否則容易引起“誤用綜合征”。
正解的訓練順序是:先進行床上翻身訓練、床上橋式訓練、坐位訓練、轉移訓練,站立訓練之后,再逐漸過渡到行走能力的訓練。
腦血管病患者需要康復介入,有些患者或家屬只是憑自己的理解來做康復,難免會出現錯誤。
比如,有的患者手開始能伸直、但不能彎曲,就多練習抓握這一動作,但最后發現手掌越抓握越緊,張開反而很困難。如果患者和家屬多了解一些康復知識,就不會發生類似的事。
腦血管病患者的康復治療往往要持續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患者如果缺乏心理準備,很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的異常心理,進而消極對待,影響康復進程。為此,醫生應該對患者及其家人進行必要的交待,讓患者及其家人對康復知識有必要的了解,對康復需要的過程和歷經的困難有充足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