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日
「數據安全法」正式生效
↓
標志著
一些數據大戶和數據敏感企業
將迎來更為嚴苛的合規要求
同時,「數據安全法」
鼓勵數據依法合理有效開發利用
創造數據價值,激活數字經濟
所以
這就得出一個樸素的理兒
不能為了安全,而把數據“封存”起來
那么
能不能造一個安全的“屋子”?
讓數據在“屋子”里
可以被安全滴交換、共享、流通呢?
你說對了
這樣的「安全屋」還真有
安全屋,說白了就是
基于隱私計算技術打造的“安全用數”平臺
同時
「安全屋」能讓原始數據不出庫
即使多方參與計算
最后輸出的是“數據結果”而非“原數據”
1
「安全屋」概念聽起來不錯
實際落地效果怎么樣呢?
這里,我們就要講講
國內很早就布局“隱私計算”的UCloud
“大U”在2017年就推出了可商用的「安全屋」
UCloud安全屋
具體怎么個實戰法呢?
我們不妨來看一個
UCloud安全屋的2021年最新案例
↓
上海“滬惠保”
和北京最近火爆“京惠保”一樣
是由政府主導的市民補充醫療保險
如何讓“滬惠保”做到數據可用不可見?
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
采用了UCloud的安全屋服務
↓
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已開放了超多數據
51個數據部門,100個數據開放機構,5,259個數據集(其中2,420個數據接口),53個數據應用 ,45,533個數據項,995,023,154條數據
在政務數據安全流通的前提下
開發出超多的創新應用
除上海外
中國第一個政務數據安全開放平臺
即,廈門市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
還有即墨城市大腦云平臺、山東省公安廳等
2
在數據安全“監管”方面
UCloud安全屋也用武之地
在「數據安全法」之下
企業必須要合規使用數據
避免踩紅線
典型的場景
有這么兩大類
↓
①出海數據監管
↓
②互聯網敏感數據的監管
互聯網產品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收集數據
消費者隱私安全的隱患越來越凸顯
如何實施監管,面臨諸多問題
↓
3
UCloud安全屋
擁有“隱私計算”三大利器
利器1:可信數據沙箱平臺
早在2017年
UCloud發布「初代」安全屋的時候
安全屋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
在中國智能數據大賽、醫聯體數據共享等
多個場景中迅速落地
如今,經過不斷的落地實戰
安全屋升級到2.0版本
數據沙箱得到了進一步加固
首先,基于可信芯片技術
來確保“信任根”是絕對可靠的
什么人,在什么地點什么時間,怎么使用了我的數據
利器2:多方安全計算平臺
有些特殊的場景
比如:醫聯體數據共享項目
各家醫療機構數據隱私度極高
而且數據各自存儲,不可匯聚
但數據共享的計算復雜度不高
(聯合查詢等業務)
這種場景,就不適合數據沙箱集中處理
同時,各節點采用分布式架構
各方數據不離開本地節點
不需要進行數據匯聚
實現多方數據融合計算
利器3:聯邦學習平臺
還有一類場景
同樣涉及到多方數據融合計算
數據不可匯聚,計算復雜度又很高
↓
基于完整的機器學習框架
將分布式特征提取和聯邦模型計算結合
來完成訓練任務
↓
除了技術和產品的層面的保障
還有最最最重要的第4個利器
那就是UCloud的基因
作為中立云服務商、云計算科創第一股
UCloud一直以來的信條,便是
中立丨安全丨可信賴
這種信條深深融入到大U的血液里
作為
隱私計算 的 頭牌產品
UCloud安全屋技術,必將成為
「數據安全法」時代的殺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