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老師
導讀:
駱總是一家生產電信產品的老板。
剛創業的時候,和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打拼,不怕苦不怕累,從早到晚拼命干。
公司發展迅速,幾年不到,員工由原來的十幾人發展到二、三百人。
企業大了,員工也多了,但駱總明顯感覺到:和前幾年 想比較,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變得也越來越計較了。
為什么員工的積極性越來越低?癥結在哪兒呢?
駱總出現的這種情況,是一個比較普遍現象,很多中小企業都經歷了過這樣的過程。
在創業初期,每個人都可以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不辭辛勞、不分彼此,甚至加班加點、廢寢忘食。
但是,企業一但做大了,那種艱苦奮斗、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就沒了,不分上下班的工作干勁和熱情態度也不見了;
關心企業、互相幫助、團結如一人的融融人情氛圍也消失了。
針對駱總的公司,我進行了分析:
第一,企業大了,老板不是忙于于企業發展的大事,就是在忙于外面應酬,
與一起創業的老員工在一起的時間少了,以感情作為激勵手段的作用自然就會逐漸消失。
第二,一部分員工和高管也喪失創業時的激情,慢慢松懈,顯然,很多員工已經走入舒服區,開始 “享受”了。
第三,公司做大了,走向制度化的績效管理,原來的那種相依為命一起創業的融洽感覺消失殆盡,制度容不得感情。
還有一點是必須指出的,就是駱總把工資提上去了,工作環境和條件也改善了,但員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就能穩穩當當拿到高工資。所以,大家為什么要賣力干呢?
總結:
由以上分析可知,駱總公司的問題就在于:
首先,對快速成長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經驗;
其次,怎樣讓高工資發揮激勵作用認識膚淺;
第三,激勵手段簡單且不配套、不系統。
我認為,不僅僅是駱總公司,很多中小企業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況,那怎么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管理層身在其位謀其職、讓員工主動積極工作呢?
激勵,可以分為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因為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老員工拿的是固定工資,在基礎崗位上工作了多年不求上進,能懶則懶、能拖則拖,這會大大影響到團隊的精神斗志。
那么,我們就可以改變 員工的薪酬機制,有能力卻無斗志,說明公司的激勵做的不夠好。
管理層作為企業核心崗位,他們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占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模式,要求員工拿出好的結果。
一個服裝連鎖店店長,干了3年多了,每月薪資是5000元,加一部分業績提成。業績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就8000左右,業績不好的時候可能就只能拿個底薪。
平時店里他只會關注業績,對門店費用和產品的報廢率都不去管,在崗位呆久了,工作熱情也慢慢褪去。而且沒事就晚到早退,有時還向老板吐槽自己工資低,有一定負面情緒,也影響到了門店團隊的工作熱情。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員工的思想和心態上下手,要讓員工明白他們的工作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也唯有如此,員工才會發揮自己所有的潛能好好努力工作!
于是我們給他店長做了KSF的薪酬績效變革:
他的固定薪酬,會拿出一部分比例做寬帶薪酬,找出其工作的K指標,設置平衡點(由歷史數據得來,員工可老板都認可),在平衡點上: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元;
.....
實行KSF薪酬模式之后:
店長對業績的關心空前增長,想盡各種辦法增加門店銷售利潤;
在想盡辦法增加銷售額的同時,也會更加注意節約成本;
店長與店員之間關系更加和諧;
員工流失率減少,老板說實行KSF之后,門店只走了1個人;
員工工資拿的更多了,企業利潤也提升了,雙贏;
...
KSF對員工的轉變:
收入由老板給——收入來自自己的努力程度,依據創造的價值自己給自己發工資
薪酬變化幅度不大——不再抱怨工資低,如今自己越努力,工資拿的越多
做多做少一個樣——多勞多得,自己努力創造了價值,就能多拿工資
打工者——轉變為經營者 ,真正站在老板的角度管理員工,更加積極工作了
KSF對企業的轉變:
企業由老板一人經營管理——到由員工共同經營管理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上升
員工懶散安逸——員工主動加班拼命為企業和自己干
人才流失不斷——人才趕都趕不走
老板之所以拼命加班,因為要對自己企業負責;員工不會太拼,畢竟企業又不是自己的。
所以,對于核心人才,老板不但要提供有短期激勵,還需做中長遠激勵——妙用合伙人制度和股權激勵來留住人才。
合伙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斗志,讓其以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當員工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會產生收益,能得到及時反饋,他會拼命干,為自己干!
積分式是對人的“綜合表現、核心價值、團隊貢獻”用獎分、扣分進行量化管理的模式,并通過即時激勵、綜合評價,旨在全方位調動人的主動性,創造力,建立積極正面快樂的績效文化。
在積分式的管理模式下,員工的每個行為都可以得到反饋。
積分操作流程:
1.建立積分標準
將員工的日常工作內容羅列出來,配上相應的分值,員工只要完成了就可以獲得獎分獎券。
2.部門之間積分PK
這種PK機制就是讓各部門瞬間凝聚在一起,增強團隊協作氛圍。
3.獎分獎券
員工在平時工作中好的表現都可以得到獎分和獎券,以此及時鼓勵員工的優秀行為。當員工被認可之后,他也愿意繼續保持優秀。
積分的核心價值: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員工除了薪酬得到提升,精神上也得到滿足,工作激情增高
公平公正公開,解放了考核下了消極的心態,愿意多做事得到認可
通過積分可以讓團隊氛圍更加和諧,員工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總結:
老板要懂得運用激勵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鼓勵員工做大蛋糕,并一起分享,只有這樣老板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員工才能積極工作,企業才會越做越強!
對于以上,你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