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順序志愿填報方式而言,平行志愿有了較大進步,為科學填報志愿提供了平臺和基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報的風險,但平行志愿也不是萬能的,平行不等于平等、平穩,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錄取機制的風險
按照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提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投檔人數多于錄取人數。如某高校招生計劃為100人,提檔比例為102%,則被提檔的102名考生中,肯定有2人面臨退檔風險,分數越接近投檔線的考生風險越大。
進檔后被退檔是平行志愿填報中最大的風險,因為退檔后,考生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錄取;而不可能再被同一批次的其他學校錄取。也就是說,考生會因退檔而錯過該批次的錄取。
二、專業調劑的風險。
考生雖然達到了學校的投檔分,卻沒有達到所報的專業分,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那么將會面臨退檔。
三、梯度設置的風險。
各平行志愿高校間沒有梯度(各學校間提檔分數線前低后高),或梯度不夠(學校提檔線差太小),直接影響投檔的成功率。
四、高估的風險
由于考生對自身實力估計過高,導致填報的幾個平行志愿都過高,高考成績未能達到填報的所有平行志愿高校的投檔線,就不會被投檔,當然也不能被錄取。雖然這種情況極少見,但每年也都存在這樣的案例。
因此,在填報平行志愿時要重點防范以下5點:
第一,要注意區分院校梯度。
同一層級里面的第一所與最后一所院校之間一般要掌握20-30分的梯度。分數不占優勢的考生可通過院校類型(綜合院校與特色院校),專業冷熱度(冷門專業與熱門專業)及地域關系(東部發達與中西部邊遠)設置梯度,盡量做到“全專結合”、“冷熱結合”、“東西結合”。
第二,按照院校往年(至少3年)最低錄取線(平均)為依據,降冪排列填報。但要兼顧自己喜好,理想的學校放在第一位或靠前位置。
第三,專業志愿要盡可能“服從調劑”。如果考生在填報的專業中分數不算高,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就存在退檔的風險。
第四,要正確處理院校和專業之間的關系。平行志愿突出的是分數優先,如果只顧著上好的學校,沒有兼顧專業,入學后一樣會痛苦。若要保專業,就要降低院校層次,確保專業錄取時具有相對的分數優勢,以免被調劑。
第五,對納入報考范圍的學校,考生一定要逐個閱讀學校的招生章程(學校門戶網內查詢)。吃透所報院校的錄取規則,尤其是對進檔考生專業錄取的排序辦法(即游戲規則),有的專業除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等,這些問題稍不注意,就很可能被退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