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蘇吳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書香世家,文學家葉紹袁妻。她聰穎好學,才智過人,工畫山水,能詩善詞,著有詩集《鸝吹集》,收錄800余首詩。
生五男三女均有文采。長女葉紈紈、次女葉小紈、三女葉小鸞、五女葉小繁(有人推測非親生女)、三兒媳沈憲英均工詩詞,并著有詩集。葉小紈、葉小鸞文名更盛。詩論家葉燮為其幼子。
葉小鸞于十七歲不幸夭折。禍不單行,大女兒葉紈紈因小妹早逝,過于悲慟,發病而亡,年僅二十三歲。二位女兒相繼去世,僅差七十天。她在《哭季女瓊章》詩中的絕筆:“撫詩深閨十七年,幽蘭明月方可妍!”“折玉碎珠何太早?魂返無術心空搗!”
沈宜修詞六首
淡薄輕陰拾翠天。細腰柔似柳飛綿。吹簫閑向畫屏前。
詩句半緣芳草斷,鳥啼多為杏花殘。夜寒紅露濕秋千。
風蕭蕭。露桃井上嫣紅飄。嫣紅飄。清明近也,細雨連朝。
柳絲籠雨搖纖腰。畫簾飛燕愁春宵。愁春宵。淡煙草葉,薄靄花梢。
東風弄曉。綠柳堤邊裊。何事絲絲垂繚繞。惹盡空閑煩惱。
落花舞絮盈盈。難禁春色飄零。日暮云天碧外,那堪百囀鶯聲。虞美人 立春
東風已上堤邊柳,雪意還依舊。畫羅彩勝學裁新。不道閑愁又送、許多春。
年年只是侵蓬鬢。花信何須問。待看雙燕幾時來。猶憶杏花長對、月徘徊。
綠鬧春殘,紅銜蕊少,水流依舊平堤杳。東風楊柳掛愁絲,杏花只送啼鵑老。
燕子飛飛,征帆渺渺,天涯盡是王孫草。晝長屏掩博山寒,煙光日日屏前繞。
東風薄劣絮飛斜。紅香落、亂朝霞。榆錢不買春風住,人未還家。翠綃淚,滴無涯。
小院重重芳草綠,屏半掩、夢梨花。鵑聲又喚黃昏近,幾陣歸鴉。漸看月影到窗紗。
葉小鸞(1616-1632)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人,文學家葉紹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碟,皆有韻致,將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小鸞為沈宜修的第三個女兒,剛出生時,宜修念及家貧乏乳也念及表妹張倩倩子女俱亡,將小鸞送予沈自征、張倩倩撫養。小鸞靈慧早熟,工于詩律。“三四歲,口授《萬首唐人絕句》及《花間》、《草堂》諸詞,皆朗然成誦,終卷不遺一字。”10歲時養母去世遂歸葉家,能成妙對,12歲濃發覆額,體質修長,娟好如玉人;隨父到了金陵,教之學詠,遂從此能詩,多佳句。14歲能弈棋,16歲善彈琴,清泠可聽。又擅繪畫,摹山水,寫花蝶,書法亦秀勁。
小鸞性格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自恃穎姿,視金錢若污物,淡然無求,而濟楚清雅,所最喜矣。能飲酒,善言笑,瀟灑多致,高情曠達,仁慈寬厚。許配昆山張維魯長子立平為妻,婚前五日,未嫁而卒,時年僅十七歲(虛歲)。七日入棺,舉體輕盈。家人咸以為仙去。其姐葉紈紈因妹逝,歸哭過哀,病發而死。
葉小鸞詞六首
曲榭鶯啼翠影重。紅妝春惱澹芳容。疏香滿院閉簾櫳。
流水畫橋愁落日,飛花飄絮怨東風。不禁憔悴一春中。
海棠睡惹流鶯惱。又是清明過了。楊柳水邊多少。愁緒縈芳草。
杜鵑枝上東風悄。碧玉欄前人杳。一夜綠嬌紅老。只恐春歸早。
楊柳弄柔黃。縷縷纖長。海棠風醉艷紅妝。折取一枝歸繡戶,細玩春光。
春日對春妝。鶯燕笙簧。橫塘三月水流香。貼水荷錢波動處,兩兩鴛鴦。鷓鴣天 春懷
日上花梢睡未醒。繡衾香暖夢留人。依依柳眼天邊碧,澹澹山眉鏡里青。
無意緒,惜娉婷。綠階芳草伴愁生。東風吹夢知何處,空聽流鶯檻外聲。
南園蝴蝶飛無數。滿院春寒簾幕護。深深人在小樓中,悄悄花開寒食路。
映階日色時將午。添得羅衣窗影暮。寂寥孤館閉閑春,但見斜陽窺繡戶。
檐畔梅殘,堤邊柳細。暖風先送游人意。流鶯猶未弄歌聲,海棠欲點胭脂醉。
鳥踏風低,煙橫云倚。湘簾常把春寒閉。無端昨夜夢春闌,絲絲小雨花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