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群星璀璨,而李商隱絕對是夜空里無法忽視的一顆。詩壇有不少一詩成名之作,憑一首詩幾十個字,就青史留名的不少,但這些詩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個詩壇名人,要登上唐詩之巔靠的是所謂精品率,而李商隱則是精品率最高的詩人之一。
李商隱存世的作品只有600多首,但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卻有32首,入選錄為5.3%。我們大概可以算一下比例,杜甫入選最多,為38首,平生存詩1500首,入選率為2.53%;李白入選27首,存詩1000首,入選率為2.7%。雖然這不能說明李商隱比詩仙詩圣更牛,但至少證明了他的不容忽視。
在讀過一首首李商隱的精品之后,本期和大家分享一首李商隱最有趣的詩。在其平生600首詩中,這首詩并不算特別驚艷,但卻夠有意思!詩名很長,名為《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
李商隱當時有個親戚,也是位詩人,名叫韓瞻,他的兒子正是后來的大詩人韓偓。韓偓年少有才,在一場給李商隱舉辦的離別宴上,才10歲的韓偓寫了首詩獻給姨夫李商隱,讓他開心不已。五年后,李商隱再回想起當時宴席上的事,便寫下這首詩,全文如下: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全詩詼諧幽默,不但夸了10歲的外甥韓偓,而且還順勢打趣了他爹,后來還成了一個成語。詩的一、二句寫當時外甥作詩的場景和詩寫出來的效果。“冷灰殘燭動離情”,是當時離別的場景,殘燭熠熠,冷灰寒人,這是為了烘托離別的傷感,也是欲揚先抑的寫法。
“十歲裁詩走馬成”小外甥的詩一出,令滿堂生輝。他文思敏捷,如走馬而成,令人贊嘆不已。詩人用“裁詩”形容他的詩,一個絕妙的比喻,將詩的渾然天成寫盡。
后兩句李商隱筆鋒一轉,開始寫景。韓偓如今已15歲,馬上要跟著父親出門奔前途了,詩人想象二人一同走在桐花遍布的丹山路上的場景,這是寫虛。“雛鳳清于老鳳聲”,到那時山間傳來的雛鳳聲一定比老鳳凰還要清亮。詩人將小外甥比作雛鳳,卻讓他爹韓瞻莫名躺槍,成了只老鳳凰,可謂令人捧腹了,而孩子他爹估計要哭笑不得了。不過兒子這么有出息,心里多半還是開心的。
因為這最后7個字,后來也成為了一個成語:雛鳳清聲,比喻后代比起先輩更有才華。也因為姨夫李商隱的提攜,韓偓年紀輕輕便詩名很大,在文壇也成為了一段佳話。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