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頻繁起夜是很多老年人的煩心事,家住昌平的陳婆婆也不例外。年近80歲的陳婆婆告訴記者,自己晚上有起夜的習慣,尤其到了冬季,起夜更為頻繁。本來晚上就睡眠淺且容易醒,這樣一折騰,睡覺的時間就更少了,而且常常醒了就很難再睡著,這令她備感心煩,希望有什么辦法能夠改善這種狀況。
老人尿頻,多因腎虛
老年人膀胱彈性降低,貯尿量有限,寒冷時小便次數會增多,給生活帶來不便。河南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索紅亮表示,老人起夜,一兩次應該是正常,若飲水不是很多,頻繁起夜,一般屬腎氣虛腎陽不足。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進入體內的水液,只有化成“氣”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腎是主水,腎陽不足,水不能化氣,則直接排出體外。因為夜間屬陰,人體陽氣偏弱,故夜間尿多,應溫補腎陽。
對此,咸安區中醫院的中醫專家楊偉主任也表示,中老年人頻繁起夜是腎陽虛虧的表現,通過補腎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實夜尿頻多與腎功能的衰弱有著很深的聯系。中醫認為:“腎主水,司開合”,尿液的生成、排泄都是由腎臟主導的。腎對水分的重吸收過程好比蒸餾器,只有給蒸餾器加熱,水才能被汽化輸送到各個組織器官,給蒸餾器加熱的熱源就是腎陽和腎中的精氣。倘若腎陽不足、腎精虧損,水液不能被蒸騰汽化和重吸收,只能長時間滯留,導致尿液增多。
及時補腎,改善尿頻
老年人起夜次數太多,會埋下很多潛在的健康隱患。比如,在冬天,尤其是半夜氣溫比較低,起夜時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受涼感冒,由于很多老年人起夜時頭腦不清,還會增加摔倒的風險,很多老年人骨折都是在起夜時發生的。專家提示,老年人起夜頭暈時,一定要蹲下來,避免摔倒。
通常人在頭暈或眼睛發黑時,第一反應都是找東西來扶,但老人的反應相對年輕人要慢,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或由于頭暈等問題造成扶物不穩,就會導致老人摔跤。此時,如果在原地緩緩蹲下,可以有效地減輕體位性低血壓所帶來的不適,從而減少供血不足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老人起夜時,一定要緩起緩坐,最好先在床邊坐一兩分鐘,清醒一下。一旦出現頭暈,就要慢慢蹲下,等癥狀好轉,再起身行走。
另外,腎虛引起的夜尿頻繁,補腎可以起到一定的減緩作用。楊主任表示,可以食用一些補陽的食品,如枸杞與羊、牛肉煲湯。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好事先的預防,避免尿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