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寫記敘文,寫好記敘文
文/永遠的高三(10)
縱觀近幾年高考作文的閱卷情況,我們發現考生的整體寫作水平在不斷下降。而其中的“作文文體趨同化(單一化)”更顯得嚴重,具體表現在文體選擇上,形成了議論文一統天下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老師平時指導訓練以議論文為主,且形成一定程式,好操作,有規律可循,所謂的保險作文大概就是指議論文;二是不少考生因行文中不合體式的“硬傷”或者表達方面的原因而導致寫出的記敘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數,所以考生在考場作文時不愿寫或者不敢寫記敘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何扭轉這種作文文體趨同化(單一化)的局面,今后我們的作文訓練又應該怎么抓?筆者想對此作一簡要探討,希望能使廣大學生確立這樣的信念:敢寫記敘文,寫好記敘文。
一、強化文體的基本要求
記敘文主要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一類的文章。具體地說,它是借助敘述、描寫、抒情等手段記敘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及其發展過程,用以表現作者的思想、抒發作者某種感情的文章。
而我們的學生記敘文寫作檔次不高,主要原因是:1.有故事無主題或立意膚淺,不能給人以思想的震撼;2.選材陳舊或沒有懸念感,不能給讀者營造閱讀期待;3.缺少細節描寫,或主次不分,或悖于事理和常識。
為加深學生對考場記敘文寫作要求的認識,自覺提升記敘文的檔次,就要讓學生掌握文體的基本要求。因此平時記敘文的寫作指導可以通過以下五個訓練來達到強化文體特征的目的:1.突出中心的訓練2.流暢敘述的訓練3.生動描繪的訓練4.適當詳略的訓練5.巧妙點題的訓練。
相信經過這幾個專題訓練,學生對于寫記敘文會有一定的信心,敢寫記敘文了。
二、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技巧
“豐富”是高考作文發展等級的第二項要求,具體指“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其中的“形象豐滿,意境深遠”,主要是針對記敘性文章而言。記敘文敘事要善于選材,巧妙構思,做到曲折有致,情節富于變化,引人入勝,避免平鋪直敘;寫人要懂得刻畫形象,描寫具體逼真,細節生動典型,豐滿可感,力戒程式化;景物描寫要很好地為主題服務,或創造氛圍,或襯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遠,皆以佳景真情取勝。
如何使文章做到“形象豐滿,意境深遠”?下面以作文訓練題目“開放在生命深處的花朵”、“我想對 說句心里話”和 “不敢忘記 ” (2007年廣州市學業水平測試作文題目)為例,談談筆者在教學中歸納的幾個方法。
(一)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不要流于事件的表面,要挖掘內在的思想(含義)。
例如,指導作文“我想對 說句心里話”時,我給學生敘述了一件事:我給父親捶背,發現父親頭發白了,背彎了,腰不直了。學生根據事件很快就得出“父親老了”的表層含義。接著我讓學生回憶兒時的父親的形象。有的說,自己的父親像一座大山,保護著自己;有的說,父親每天辛勞工作,生活的的擔子將父親的腰壓彎了。這時我引導學生,從給父親捶背這件事中,除了發現“父親老了”,還能挖掘出“我長大了”的深層含義。從而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要對父親說句心里話,“爸爸,請把你肩上的擔子交給我吧,因為我已經長大了。我要做一個像父親一樣勇敢、堅強的人。”
(二)情節要有波瀾起伏
高中記敘文要有適當的虛構。也許有人要說,這不是鼓吹讓學生來虛的嗎?其實高中生的認識能力,遠比初中時候強,他們已不再是只會就某一具體的事件認識點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較為合理的、綜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生活。
高中記敘文應當可以適當虛構,也許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一個鏡頭、一句對話、瞬間情景,卻可以加以想象,擴充成豐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許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卻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寫;也許是不同的人經歷的事,卻可以綜合到一個人身上來表現。如此,高中記敘文的事件會更有典型意義,形象會更豐富,內容會更充實,主題也將更有現實意義。
例如,
在寫作“開放在生命深處的花朵”這個題目時我指導學生這樣構思:我的偶像是家喻戶曉的謝霆鋒。——謝霆鋒為什么是我的偶像?因為他長的帥、唱歌好聽、演技好。——偶像幻滅“2003年謝霆鋒頂包案”(略寫)——這樣人的怎么能成為我的偶像呢?長的帥、唱歌好聽、演技好,這些都只是開放在生命淺出的花朵,這樣的花隨著歲月的流逝會凋零。只有高尚的品格,才是開放在生命深處的花朵。——我的生命深處開放著一朵誠信之花。我誠實守信的故事。(詳寫)——誠信是一朵開放在我生命深處的花朵,我是我自己的偶像。
而寫“不敢忘記責任”這個題目時則指導學生這樣構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作為學生,我的責任是什么?——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在高三緊張的復習階段,我和同班的一個女孩戀愛了,盡管父母反對,教師勸阻,但是我們還是一如既往。——有一天晚修下課后我們一起放學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一個問路的人, “小孩,XX路怎么走,不要亂說啊,要負責任的。”他說的這句話徹底地改變了我們。我們還是小孩,我們有自己的責任……(詳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作為學生,我的責任就是讀好書……
(三)抽象內容(思想)細節化。——注重細節的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等),還可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很多學生寫““我要對媽媽說句心里話”時,都是寫“媽媽,謝謝你對我的愛。”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只是籠統地寫媽媽的愛,或者就寫我病了媽媽冒雨送我上醫院;半夜為我蓋被子;下雨天來學校為我送傘等,但又缺乏細節和心理描寫,顯得十分平常。
我指導學生通過典型的細節描寫來表現,
場景一:滂沱大雨 學校門口 著急的我(心理描寫)
場景二:教室里 媽媽(神態描寫) 成績單 愧疚的我(心理描寫)
場景三:回家的路上 媽媽跟我說《蒲公英的遺產》 (對話描寫)
這樣就把媽媽的愛具體化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偉大的愛。
又例如,寫“不敢忘記 ”
學生的片段:媽媽,你曾經用手指在我的手心畫了一個太陽,對我說:“當你感到困惑時,打開手心,看看這個太陽,就能戰勝困難,排除困惑。”當時我用一雙清澈的眼睛看著你,問:“為什么?”但你沒有回答。只是用你的手掌緊緊握住了我的小手。我只覺得手上有一股熱流,很溫暖,你我相對而笑。現在的我終于明白,那手心的太陽是你用愛畫的,是你給我的愛。每當我感到沮喪、困惑時,打開手心我就能看到那個你給我畫的太陽,就有了戰勝困難的力量。媽媽,我時時不敢忘記你給我的那一份愛啊!(題目“不敢忘記那一份愛”)
這位學生抓住典型的細節進行描寫,把媽媽對女兒深深的愛具體化為“手心的太陽”。
(四)記敘文,無論是寫人的還是記事的,目的都是為了表達某個中心思想或抒發某種感情,所以可以借助一定的手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1)直抒胸臆:
例如: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必修一課文《上邪》)
(2)運用遞進、反問、排比等句式。
學生作文的句子:“媽媽,你的這份愛,我不能忘記,不會忘記,更不敢忘記。”(題目“不敢忘記母愛”);
“老師,你的恩德,我又怎敢忘記呢?” (題目“不敢忘記師恩”)
“母愛是偉大的,在那個漆黑的夜晚,當我在房間里趕作業時,她無聲地給我端上一杯熱奶;當我累得趴在書桌上睡覺時,她悄悄地為我披上衣服;當我遇到困惑時,她在我身旁默默為我打氣。她,就是我的媽媽,一直愛我,疼我的人。我永遠不敢忘記她的愛。”(題目“不敢忘記的愛”)
(3)引用(化用)前人的詩句、歌詞。
學生的片段:“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直到感覺你的皺紋有了歲月的痕跡,……為了你,我愿意。動也不能動,也要看著你,直到感覺你的發線有了白雪的痕跡,直到視線變得模糊,直到不能呼吸,讓我們形影不離。”媽媽不管將來發生什么事,我依然會在你的身旁,就像當初你愛我一樣,因為我忘不了你對我的愛,也不敢忘記你的愛,還有你給我“小太陽”……(題目“不敢忘記那一份愛”)
高中記敘文若能按照這樣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的訓練到位,一定會出現上乘之作。 從而改變議論文一統天下的局面。
○注:“五化”是指:①總體成績一般化, ②作文文體趨同化(單一化),③作文內容空洞化(俗套化),④作文材料老套化(碎片化),⑤思維低幼化(平面化)。“二問題”是指:①語言表達或平庸或造作,語言無味,大量引用詩句卻言之無物,風氣不好;②投機取巧情況較為嚴重,抄襲,挪用,無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