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認識了這個人,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職場小白和老鳥的區別。
你們肯定以為,我要說的是一個職場老鳥,如何一路升級打怪的故事。
然而并不是,我遇到的是職場小白,而且還是一群特征非常明顯的職場小白。
此話還要從一次出差說起。為了早點回家,我蹭了合作單位的車。開車的是工作2年的小鮮肉,副駕駛是工作1年的蘿莉妹,陪我聊天的,是工作了3年的研究生。
我們聊到了一個從古至今一直在爭論的話題:情商高低是否決定了職位的高低。
我們都知道,那些升職最快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些職場馬屁精。
他們時刻黏在領導跟前,無論領導說什么,他們的回應永遠都是:好好好、是是是、沒問題。
這樣的同事,你非常不喜歡,你瞧不起這些不要臉的人。
但你又不得不應付著他們。因為你擔心,萬一哪天,人家在領導面前,亂說你壞話呢?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升職最快的,是那些情商不低,讓領導喜歡的人。
這樣的認知,總會激起職場小白的憤怒。
那次出差路上,開車的小鮮肉,狠狠拍了下方向盤:這種人都能當領導!上個班還有什么意思!我猜他應該是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
坐在副駕的蘿莉妹,很是擔心自己的未來:那像我這種情商不高的,不就得一輩子當助理了?
年齡最大的陪聊,說了一句讓我很難反駁的話:這些我都知道啊,但我不會那樣做的,因為……
他的理由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我知道情商很重要,但我有工作能力啊,只要讓自己的業務能力牛起來,情商低點算什么。
他的觀點,贏得了車內同行的一致好評:對!這些我們都知道,可我們就不這么做!
我想到了一個詞:“心智模式”。
我想到了一句話:知道了這么多道理,為什么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知道道理很容易,而行動卻很難。這其中的理由多到數不清。
其中最底層的原因,是我們的所有決定,都由我們的認知所決定。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拍領導馬屁,會讓自己在職場里更容易站得住腳,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一樣。
因為這個動作,在很多人的固有認知范圍以外。
所以,當我們想讓自己職場上升的時候,我們會努力工作、會拼業績。
因為這些動作,在我們認知范圍內,我們做起來更順手。
而當我們發現,有的人可以不靠能力,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輕松上位的時候,我們不開心了、郁悶了:這人怎么這樣啊!
可你有沒有想過,用說話來達到職場目的,恰恰是那些人的認知范圍呢?他們不會覺得拍馬屁是一件“不對”的事。
你看,每個人的心智模式,都不一樣吧。
心智模式沒有所謂的對錯好壞。是每個人隨著自己的經歷過往,慢慢形成的一種思維方式,只是有的人,思維模式會更開放,有的人會比較封閉罷了。
而如果你想要有一個更開放的心胸,去接納外界,去看到更多可能。
你可以嘗試學學,怎么突破自己的個人局限。
過程可能會比較痛苦,因為你會不斷的否定曾經的自己。
但這個過程又是愉悅的,因為對外界和未來的包容,會讓你看到自己快速的成長。
人生突破的本質,就是自我心理系統的更新。
改變之所以很難,難就難在自己的心里。如果總認為自己不行、暗示自己做不到,那就真的會做不到。
你想不想,讓自己的潛意識,不再暗示“做不到”呢?
你想不想,突破自己的個人局限呢?
我曾經聽一個很知名的心理學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模型:
第一步:啟動行為的改變,走出改變的第一步。
第二步:啟動思維的進化,不再活在別人的評判中。
第三步:擁有高質量的關系,在關系中找到自我。
第四步,走出人生瓶頸,重建全新的自己。
第五步,繪制自己的人生地圖,不斷的自我發展。
每當我有點迷茫的時候,我都會用這個模型,來梳理自己的內心。內心會變得更加有信心,會自己給自己加滿油。
曾經看到連岳寫了這么句話:假如你不趕緊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遲早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我不想局限自己的思維模式、認知結構,我想改變,我想讓自己變更好。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