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不清楚為什么面試后,是讓你回去等通知,而不是當場告訴你結果,這個問題的原因,造成了在參加面試過程中,當面試官說出此類話時,“裝”著非常自然地面對面試官,其實面試官是能夠感受到求職者的不滿或者不解的
下面,小編幫大家梳理一下,為什么很多公司面試后不是直接給結果,而是回去等通知呢?
一,面試你的,很可能不是最終決策者
面試官,或許是人力資源部的某個基層人員,也可能是人力資源部的領導,還有可能確實是用人部門的領導,但這都不能保證他們擁有“不向上匯報、不向相關領導匯報溝通”就直接任用你的權力
有可能企業內部有相應的管理流程、也可能是出于對上級領導的尊重,都可能需要與相應領導的溝通、交流、匯報、信息匯總、分析
企業都有企業的制度,企業還有企業內部的文化甚至人情世故的作用,因此,即使面試你的某個部門領導自己就擁有決定聘用你的權力,也需要向領導、老板匯報一下
求職者,不用拿那種非常不規范的企業招人的印象、看法來衡量自己參加面試的公司,規則、流程,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二,擇優錄取的必然性
一個公司的招聘和面試,不會僅僅只是一天或者一個人,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面試多個人,如果當場給出決定的話,萬一后面的應聘者更優秀,就會讓公司顯得被動,因此,為了節省人力成本,挑選最合適公司的人才,往往對所有面試者經過比較和分析后,才會做出決定,這也決定了面試官無法在面試當場告知結果,因為這個時候的結果,的確是未知的,只不過會有一定的傾向性而已,或許,你會成為被挑戰和比較的擂主,或許,你不知不覺成為一個挑戰的人
三,故意制造“障礙心理”,讓你珍惜機會,重視這份工作
其實我們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越容易得到的,越覺得沒有價值,越不會珍惜,這是人的本性
作為一家公司的面試官,他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說他會在面試你的時候,就給你設下一點障礙,讓你產生一個心理,讓你覺得這份工作并沒有那么容易就能得到,讓你要費一番努力費一番工夫,才能爭取到這個名額,這樣整個過程下來,就會讓你產生一種“這家公司確實挺好,這份工作挺有價值的”的這種感覺
所以說,面試官不會在面試,現場就給你答案,而是會選擇通過事后通知的方法,給你的心理上制造起伏感,讓你捉摸不透,讓你覺得機會很難得
四,出于禮貌,這其實是婉拒你的方式
無論怎樣,面試者和招聘單位從地位上平等的,一個想要謀得工作崗位,另一個想要爭取人才,面試結果如何,都要保持最起碼的禮儀和對別人的尊敬
因此,在面試結束之后,如果你不是很符合招工單位的胃口,那么面試官會用委婉的方式來拒絕你,回去等通知就是其中用到最多的一種
這句話本身沒有偏向性的含義,似乎也沒有告訴你任何信息,但比當場拒絕你要好得多,仔細想想,我們滿懷期待地想要爭取一個職業,一番面試之后,面試官直接否定了你,干脆利落地告訴你沒有被錄取,心里得多難受
所以,根據面試者自身的能力和面試時的表現,我們自己應該有一個大致的判斷,自己是否符合面試官心中的人選,如果被錄取的可能性不大,那么這句話其實是招聘單位婉拒你的離別贈言
五,建立人才庫
人才庫在小公司不常見,但是在大公司還是非常平常事情,如同樣的崗位,公司招到了合適的人,其他優秀的人也可以推薦給其他公司,達到信息共享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建立人才庫可以減少HR篩選人才的時間
試想一下,A公司的運營崗需要2個人,結果來了5個優秀的人才,剩下的3個人該怎么辦?直接推薦給也同樣需要運營崗位的B公司,既節省了B公司前期篩選簡歷的時間,也節省了面試時間,B公司有剩余的人才也可以推薦給A公司,何樂不為?或者留著當公司急需人才的時候,直接從這些優秀的人里面挑選
所以公司面試之后,都不會把話說死,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能用上了
很多人面試之后1個月才接到入職通知,其實也是之前沒被選上,但之后位置出現空缺,剛好你又是公司需要的人才,讓你過來上班
結語
一般面試結束后,企業到底要不要錄用求職者,背后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并且企業在選擇求職者的同時,求職者其實也是在選擇企業,讓回去等通知,也是一個緩沖的階段,讓雙方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考慮
建議
當面試完沒有第一時間知道結果的時候,不要氣餒,要鎮定,詢問面試官出結果的時間,如果時間內沒有回復,或者被拒絕,最好再問一下原因,給自己爭取多一次的機會
內容來自懂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