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戒煙、戒酒有多難,就知道改變情緒習慣有多不容易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消極情緒習慣破壞力太大,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會害一個女人主動尋找“壞男人”,會讓一位老人無法走出失去老伴兒的陰影而消極面世,會使一個媽媽一給孩子輔導作業就火冒三丈……
掌握情緒自控力,努力把消極情緒習慣轉變為積極情緒習慣,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1 調整你的標準情緒
上篇我們講到,大腦適應了某種情緒狀態,就會將其視為一種常態,即標準情緒。比如,長期不安的人,會把不安變成標準情緒,一直過著幸福生活的人,則會把幸福作為標準情緒。
雖然一個人會出現不同的情緒,但大腦更樂意關注標準情緒,并不遺余力地把人從其他情緒中拉回標準狀態。
標準情緒是不安的人,如果產生不安的情緒,大腦就會刻意將這種情緒放大,于是,同等程度的遭遇,給這個人帶來的不安就多于常人。
標準情緒是幸福的人,如果產生幸福的情緒,大腦就會讓人覺得更加幸福,于是,即便是小小的幸福,也會讓這個人感覺自己比別人幸福得多。
發現了吧?大腦特別執著,并且不知好歹,總是舉著放大鏡尋找它關注的標準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它的目標,從而改變它的目標!
2 學習認識各種情緒
一個小孩子,吃太飽肚子疼,餓得很也肚子疼,因為他太小,無法細分自己的感受、情緒,他成長的過程,也是認識各種感受、情緒的過程。如果一個人成年后,依然分不清這些,那就得補課了。
一個經常發火的人,即使在自責、悲傷時也會發火。不了解他的人,會覺得他是個討厭的“噴火龍”,了解他的人,心疼他傷人傷己卻又愛莫能助。
現在有很多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的繪本,對此不擅長的成年人不妨也讀一讀,分辨什么是憤怒、委屈、緊張、羞愧、自責、悲傷……甚至可以像熱播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系》里的“尚泰歐巴”一樣,挨個認識、學習不同的表情。記住這一點很重要:你可以通過想象反復練習,因為生動的想象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錯覺,從而產生真實的情緒。
你需要給自己準備一本情緒筆記,記錄對各種情緒的認識,并把每天的情緒記錄下來,回想當時的情況,體會自己的情緒。你本應感受到的是什么情緒,實際感受到的是什么情緒,如果二者不符、矛盾,就說明你沒有準確區分它們。這樣堅持下去,情緒就會慢慢豐富起來,有助于形成新的情緒習慣。
3 每天散步30分鐘
“越是陽光明媚,形成的影子就越明顯……”作者說,“熟悉了明媚陽光的大腦在陽光不足時,為了維持那份刺激和習慣,就會選擇黑暗的影子。”因此,大喜大悲都不好,幸福與不幸兩種極端情緒都會刺激交感神經,給人帶來壓力,從而使人不安、憤怒、抑郁或身體疼痛等。
作者表示,人們常選的減壓方法比如去健身房擼鐵、到燒烤攤喝酒聊天等,反而會增加壓力。真正能緩解壓力的是:不給幸福定過高標準,做力所能及的事,避免競爭,學會平淡,規律飲食和作息。
作者特意提出兩種更好的辦法:一是在能感受到自然的地方,每天散步30分鐘,這是緩解壓力的最好方法;二是多與善良的人交流,分享感恩之心。
這樣做,你會更容易發現隱藏在兩種極端情緒之間細微的幸福,也會有力量與清醒的頭腦去尋找消極情緒的來源。
消極情緒的來源往往藏在童年,成年以后生活發生改變,情緒習慣卻一如既往。找到來源后,你要不斷提醒自己,外在條件已經變了,不需要再保持這種習慣了,從而破除情緒的枷鎖。千萬別像漫畫中馬戲團的大象那樣。
“吾日三省吾身”,每當產生痛苦的情緒,就記情緒筆記,過段時間再看,找到不合理的想法,寫出可能的、合理的想法,再出現類似不合理的想法時,就不要聽從大腦的指揮,而要堅持用自己寫下的合理想法進行思考,努力堅持,漸漸便能奏效。
4 自制“情緒轉換器”
在抵制消極情緒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努力制造積極情緒,作者介紹了“情緒轉換器”的制作方法,以及讓自己變幸福的幾個小習慣。
制作“情緒轉換器”,需要三個要素:大腦中的形象、語言刺激、身體感覺。即在腦海中模擬想去或去過的地方,一個讓自己心情舒暢的地方,不斷回想,漸漸熟悉;送自己一句咒語,任何話語都可以,只要自己覺得好就行;練習腹式呼吸,讓身體舒適,讓交感神經安定。
每天至少確定一個時間段,大概20分鐘,在一個舒適的地點,一邊進行腹式呼吸,一邊想象,并不時念咒語。在這個過程中想象越生動,那個地方的聲音、感覺、氣味就越真實,你的心情就會越好。
此外,經常回想生活中令人愉快的事,你會發現好事越來越多。嘗試養成以下習慣,說不定你能變得更幸福——
經常整理房間,就像經常整理內心;找出內心的象征物,比如做面包、畫畫,每完成一件,就平靜一下自己的心;關心周圍的人,原諒別人的錯,就像原諒自己一樣;用積極向上的話代替消極否定的話,慎用否定句和極端的表達方式;對自己說積極的話、安慰的話,一定要大聲,這和在心里默念的效果完全不同;微笑,不是因為幸福而微笑,而是因為微笑而幸福。
無法掙斷鐵鏈的小象,長大后依然保持著“我無法掙斷鐵鏈”的慣性思維,可見,束縛大象的是思維而不是鐵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