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螺旋.子非魚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性別決定是由Y染色體決定的,然而,動物界的性別決定卻不禁讓人感嘆造物者的腦洞之大,因為有的動物的性別決定真的是太任性、太隨意了?,F在就讓我們趕緊來圍觀一下那些“忽男忽女”的動物們吧。
與鳥類相似,蛙類的性別也是ZW型染色體決定的,正常情況下擁有一對ZZ染色體的蛙類將發育成雄性,ZW型染色體的蛙類將發育成雌性。然而近年來卻發現歐洲10%雄性爪蟾在除草劑“Atrazine”的作用下進行了“化學閹割”,即便遺傳物質都是雄性的(ZZ型),但是在行為和生理上卻變成了雌性,即“閹割”后的爪蟾在與正常雄性交配后,可以產卵生下雄性的后代。
在動物界的性別反轉中,松獅蜥可謂是極其有名的,其性別決定已從基于基因型的性別決定模式轉變為基于熱量型的性別決定模式。2015年7月,Nature的一項研究,發現多數雌性蜥蜴攜帶著雄性性染色體(ZZ),ZZ雄性與ZZ雌性不僅能夠交配,其生成的后代性別由受精卵孵化溫度所決定——低溫下受精卵發育為雄性,而在高溫下變為性反轉的雌性。果然是火辣辣的菇涼,酷哥哥?。?/p>
然而,如果你以為只有松獅蜥是以溫度決定性別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烏龜和鱷魚的性別決定系統也是如此,比如鱷魚,孵化溫度28-30°C時是雌性;30-32°C時雌雄各半,32-34°C時則是雄性。
盡管剛出生的小丑魚都是雄性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以后會進行孤雄生殖。一般在小丑魚的群體中,雌性魚會帶領一幫子雄性魚進行后代的繁殖大業,而一旦這個雌性魚掛掉了,雄性魚中的領頭魚就會主動的轉變性別成為雌性魚,而雄性魚中“二把手”也就上位成為雄性魚的“新首領”。所以今天的好基友,轉眼間就變成明天的好夫妻了!你看,就是這么任性!
與“基情四射”的小丑魚不同,瀨魚則反其道而行之,上演了一場宮斗大戲。當一個群體中的雄性領頭魚掛掉或者稍微離開群體一段時間,群體中最大的雌性魚則迅速“謀權篡位”,轉變為新的雄性魚。新的雄性魚往往具有更強侵略性,這樣在確保了自己領域安全后,方可妥妥的開啟了新的“后宮之路”。
香蕉蛞蝓作為蛞蝓種類中最大的一類,其生殖器大約有6到8英寸長,因而它們繁殖時則必須找到一個和它們體長幾乎相同的伴侶進行交配,形成一個黃色的“陰陽圖”。一旦一只蛞蝓的生殖器與另一只蛞蝓的糾纏在一起,位于接受端的香蕉蛞蝓會開始大嚼另一只同類的生殖器,然后逃脫。
由于鞭尾蜥清一色都是雌性的,因而該物種也被稱為動物界中的“女兒國”。且它們極其自戀,從來都只復制自己,無需雄性則是它們的誓言。然而無性生殖最大的缺點就是對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來,鞭尾蜥通過成倍增加染色體數來保持遺傳的多樣性。
烏賊可謂是動物界里真正的“人妖”。雄烏賊在求愛時,就像鏡花緣兩面國里的兩面人一般,有著兩幅面孔。面對“心上人”時,將自己真正的男性一面展露出來,而面對“情敵”時,則將自己的變得女性化一半身體展露出來,使得情敵一臉懵逼,不知道眼前哪個才是心中所愛。這樣雄烏賊便為自己獲取心上人的芳心而贏得了時間。
眾所周知,螞蟻是一種分工明確的社會群體,比如工蟻就負責搬吃的、帶孩子和掃地,兵蟻負責保家衛國等。而蟻后則在和雄蟻OOXX時收集其精子,然后就看心情給自己的卵子分配精子。如果卵子受了精,就可成為具有生殖能力的“公主”雌蟻,日后交尾脫翅后就可晉升為蟻后;
如果卵子沒受精,也可生成沒有“父親”的雄性螞蟻,就此奠定了任勞任怨干活的命運。這種增殖方式就叫做單倍二倍性(Haplodiploidy)。不僅僅是螞蟻,蜜蜂黃蜂也是如此決定性別的。
這個物種的性別決定真心非常的隨意,完全的聽天由命。其實,后螠的幼蟲并無雌雄之分。當其幼蟲在海水游泳時落到雌體的吻部上,那么它就會變成雄性;而當幼蟲始終在海水中獨立生活,便發育成雌體。據研究發現,雌蟲口吻上有一種類似激素的化學物質,可有力地影響幼蟲的性分化。
蝦虎魚這個物種已經進化出了一種依據需要來改變自己性別的能力,由于雄性魚的死亡率高,因而在通常情況下這種性別的轉變是從雌性轉變為雄性。比如,雌性的蝦虎魚在一個雄性魚曾生活的暗礁中待過一段時間也會轉變為雄性。蝦虎魚之所以想變性就變性,是因為其兩性的生殖器非常類似,一般只要花費兩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性別的轉化。
參考文獻:10 Sex-Changing Animals That Don’t Adhere To Gender Ro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