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彩、水粉:
大家都知道廖老師是上大美術學院的油畫系主任,但他原先是在上海戲劇學院任教,著名畫家俞曉夫、周長江、張健君、韋康、蔣寶鴻、曾秀龍等都是他在上戲時教過的學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廖老師之前卻是以水彩、水粉見長的,尤以水彩最早出名,五六十年代廖老師就和古元等水彩畫家出版畫集了。而廖老師的水粉畫則是我在上海見過的最厲害的水粉畫家。在上戲舞美系畫水粉有名的如周本義、李山、胡項成,還有當時有名的周有武等,與廖老師比較雖各有千秋,但廖老師的水粉更全面,尤其是在畫人物肖像上,廖老師是把素描與色彩結合的最好的畫家之一。如圖1和圖2,是廖老師的水粉畫經典之作。(許多美術教材、美術雜志都把這兩幅作為范本刊登,)你不妨把這二張畫拍成黑白照你就會明白,這是多么優(yōu)秀的素描作品啊,一旦恢復成彩色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鮮活的生命就在你面前,那色調,那筆觸,那動人的冷暖色對比,豈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只有當場所見,當場見他一筆筆的畫下來,你才能感受到或是領悟到畫畫原來可以這么美,可以這么享受。
廖老師曾在課堂上示范過一張水粉,他一面畫一面講解,說人的額頭是骨包皮,因此要畫黃一點,臉頰肉多就要紅一些,而下巴則要冷一點.就是偏蘭偏綠一點,再加上環(huán)境色的影響,所以人的皮膚色彩是最豐富最奧妙也是最難掌握的。說著他果然先用偏黃色畫額頭,用粉紅色畫兩頰,用粉綠土黃畫下巴,二個小時不到,一幅女青年水粉肖像躍然紙上。
對于構圖廖老師則是最講究的,每當動筆前他必要圍著對象兜一圈,先選好角度然后經深思熟慮后才開始動筆。畫畫過程相當快,用筆肯定有力,胸有成竹,眼睛幾乎不看調色盤,輕車熟路瀟瀟灑灑,不一會,一幅杰作就此誕生。
廖老師的風景寫生也非常了得,一個不起眼的厶泥角落,經廖老師的妙筆巧手,你會驚奇地呼叫,太美了,我們怎么沒有看出來。是的,確實太美了,一條石板路蜿蜒著彎過一幢幢由碎石砌就的錯落有至的民居群,三三兩兩的行人和遠處虛渺的房舍,構成了一幅以暖黃灰色為色調的江南古鎮(zhèn)水粉畫佳作,讓人在畫作前留連忘返,不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