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From Pexels
寫在前面: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真誠的希望您分享給身邊人看看。這世間的物品、服務都標著價(除了家庭、朋友與慈善,所以請珍惜身邊人的善意),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都值得被尊重,但卻不能不明真相的被迷惑、被綁架。
近些年房價的飆升,住房貸款的出現讓很多不足以支付房屋全款的家庭嘗到了貸款的甜頭,提前住上了房子還享受到了房價上漲帶來的紅利。我們對貸款這件事再不像二三十年前父母一樣對這個新事物有著巨大的抵觸情緒,反而現在我們非常愿意從銀行借款,有的甚至覺得越多越好,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款、車貸等我們都再熟悉不過。
貸款讓我們可以用少量的資金撬動杠桿,讓我們提前住上了房子,提前開上了車,甚至提前用上了LV。
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我們的消費觀念可能更前衛。
然而你們有沒有想過,月費率0.6%的信用卡分期,年利率到底是多少?
一、為什么寫這篇文章?
二、信用卡分期與信用卡貸款案例分析,信用貸款利率到底是多少?
三、利率和費率區別在哪里?
四、如何測算金融方案的年化利率?
五、我的思考:銀行有錯嗎?銀行不應該是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的嗎?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銀行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是受益者。
一、為什么寫這篇文章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我身邊發生的一件事,加之最近看的一篇文章,通過兩個故事來說。
故事1:
姐姐家要裝修,有一天很高興的給我打來電話,大意是這樣的,銀行最近在做活動,客戶經理向她推薦了一個月費率只有0.33%的裝修貸款,貸款額可達50萬,過期不候(詳情見第二部分案例2)。
她的開心不在于銀行給她提供了資金解其燃眉之急,而是她覺得她可以從銀行取得年利率4%(銷售員這么說的,她也是這么理解的)的資金,而自己的資金可以去做收益率更高的理財,賺取利差,看似很精明是不是?機智是不是?而姐姐平時還真的是理財的一把好手。問題在哪里呢?
你以為
你以為的
就是你以為的嗎?
故事2:
Pic: From Pexels
不久前,朋友圈看到一個帖子叫《致豬豬女孩們,你的偽精致正在毀掉你!》,文章提到有些豬豬女孩光鮮亮麗的生活基本靠信用卡和花唄來支撐。我不想去評判文章的觀點,畢竟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如果可以由內而外的精致有什么錯呢?
我想說的是,選擇什么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不能不明真相被商家迷惑性的營銷方式欺騙或者綁架了自己的生活。如果清楚自己的消費成本仍然選擇,這是你的自由和權利。
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月費率0.6%,年利率多少?你想過嗎?
二、信用卡分期與信用貸款案例
Pic: From pexels
案例1:
看我本人收到的信用卡中心的短信:
“低至” “額外享積分獎勵”,聽起來很誘人。
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把短信內容簡化如下:
1、消費2.4萬元
2、月費率按最低的算0.6%
3、按照分期還款12/24期還款
4、還款方式為每月等額還款
方案一:分期12個月,累計貸款費用為1728,每個月還款2144(本金2000,手續費144)
方案二:分期24個月,累計貸款費用為3456,每個月還款1144(本金1000,手續費144)
注意到沒有,每個月你都在還本金,但是手續費卻不會變哦~
如果把這里的費率改成利率,月利率0.6%,那么年利率7.2%,聽起來還可以,但是利率與費率一樣嗎?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個問題后邊再細說。
我還是很欣慰無論營銷員怎么跟你表述,咱們銀行的文案還是準確的表述為費率。當然,你怎么理解就是你的事了。
我來給你算算兩種還款方式到底利率是多少?
直接說答案
方案一:月費率0.6%,分期12個月,月利率1.09%,年利率13.03%!
方案二:月費率0.6%,分期24個月,月利率1.11%,年利率13.27%!
利率有多高自行領會,而信用卡違約后日利率萬分之五,那就是月利率1.5%,年利率18%!!所以不要違約,不要違約,違約不僅影響信用記錄,利率之高是驚人的!實在不行哪怕我們分期呢!
那么如果還是上邊的案例,改成月利率0.6%,等額本息還款,兩個方案分別的還款金額是多少呢?
方案一:分期12個月,等額本息還款,每個月還款2078.86,累計利息946.32!
方案二:分期24個月,等額本息還款,每個月還款1076.72,累計利息1841.28!
費率和利率同為0.6%,方案1分別需要支付1728元和946.32元的費用/利息,每月還款金額分別是2144元/2078.86元,方案2分別需要支付3456元和1841.28元的費用/利息,每月還款金額分別是1144元/1076.72元。
案例2:
這是姐姐發給我的某銀行的低息分期貸款,看看到底姐姐能不能打贏她的如意小算盤。
“年化4%” “最長可貸5年” “沒有任何違約金”,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
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把短信內容簡化如下:
1、貸款48萬元
2、月費率0.33%
3、貸款期限為5年
4、還款方式為每月等額還款
方案一:貸款5年,到期還款,那么累計貸款費用為95040,每個月還款9584(本金8000,手續費1584)
方案二:貸款5年,提前一年還款(第48個月提前還款),那么累計貸款費用為76032,前47個月每個月還款9584(本金8000,手續費1584),第48個月償還105584元(本金9.6萬元,第48個月應還9584元),無違約金。
方案三:貸款5年,提前兩年還款(第36個月提前還款),那么累計貸款費用為57024,前35每個月還款9584(本金8000,手續費1584),第36個月一次性償還201584元(本金19.2萬元,第36個月應還9584元),無違約金。
方案四:貸款5年,提前三年還款(第24個月提前還款),那么累計貸款費用為38016,前23個月每個月還款9584(本金8000,手續費1584),第12個月償還297584元(本金28.8萬元,第48個月應還9584元),無違約金。
方案五:貸款5年,提前四年還款(第12個月提前還款),那么累計貸款費用為19008,前11個月每個月還款9584(本金8000,手續費1584),第12個月償還393584元(本金38.4萬元,第48個月應還9584元),無違約金。
直接說答案
方案一:月費率0.33%,貸款5年,月利率0.61%,年利率7.35%!
方案二:月費率0.33%,貸款5年,提前1年還款,月利率0.53%,年利率6.33%!
方案三:月費率0.33%,貸款5年,提前2年還款,月利率0.46%,年利率5.53%!
方案四:月費率0.33%,貸款5年,提前3年還款,月利率0.41%,年利率4.88%!
方案五:月費率0.33%,貸款5年,提前4年還款,月利率0.36%,年利率4.36%!
那么如果還是上邊的案例,改成月利率0.33%,等額本息還款,五個方案分別的還款金額是多少呢?
答案是:貸款5年,每月還款8831.27元,提前還款償還剩余本金即可。9584元與8831.27元差距有多大,一看便知。
由此也看出,按照姐姐的如意算盤,用1~2年是合適的,超過兩年就達不成她的目的了。但是銀行宣傳是“最長可貸五年”,看似是銀行給的額外的優待。
但還要注意的是:銀行提供的是消費貸還是現金貸。消費貸是只能通過消費提取你的貸款額度,你不可能直接把現金轉賬到自己個人賬戶的,有提供提取現金服務的,當然風險自己衡量。現金貸則是可以一次性打到個人賬戶的。
利率和費率有什么區別?
Pic: From pexels
為什么利率與費率一字之差會導致貸款利息和利率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首先來看利率的定義: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即本金的比率。這意味著本金減少,利息額會相應的減少對不對?理解這個方便我們理解費率與利率的不同。
而我們上文提到的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款使用的費率是怎么來計算資金成本的呢?答案是按你一開始借款金額總數來計算費用,也就是意味著即使你之后每個月都在償還本金,計算費用的本金始終是最初借款總額。
所以可以理解了,為什么可以提前還款,沒有違約金了吧?案例1提前還款繳納手續費主要還是因為分期金額較小,雖然利率較高,但是單筆業務銀行掙的少。
拿上邊案例來說,案例1即使之后每期都償還了2000/1000的本金,但是每期費用始終是以2.4萬計算的。而案例2即使每個月都償還了本金8000元,每期費用還是始終按照48萬元計算的。
這就是我之前為什么要一直很準確的表達費率、費用、利率、利息的原因。
銀行有沒有欺騙你?并沒有!
銀行設計了一個概念,一個看似與我們熟悉的概念很相像的概念,然后引導我們說很便宜、很劃算,于是我們自愿買單。
掛著羊頭賣狗肉,老板吆喝:
“你看這肉多好,還便宜,快來買吧”
我就想問:你真的良心不會痛嗎?
這個老板騙你了嗎?沒有呀!人家賣的就是肉呀,便宜不便宜,價格看起來真的便宜。
然而,這是肉,但你怎么不告訴顧客是羊肉還是狗肉!
銀行設計的這些產品就是這個道理呀!
銀行不應該是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的服務機構嗎
為什么做的這么遮遮掩掩
扭扭捏捏
如何測算金融方案的年化利率
之前我在案例分析結論中的年利率都是我自己計算的,也許你們會對此將信將疑。下面我就說說如何算。
稍微懂點財務知識的人一定會知道年金、終值、現值的概念。而信用卡分期、按期履約的信用貸款就可以用年金現值系數來解釋這個問題。簡單點來說,你可以通過任何一個房貸計算器來測算,因為房貸計算器會根據你設置的條件計算出相應的等額本息的還款額。
而提前還款的信用貸款則不能用年金現值系數來測算了,再介紹一個通用的工具——內部收益率(IRR)。
房貸計算器的用法
第一步:下載一個房貸計算器。
第二步:輸入你的貸款金額、年限,設置一個你期望或者猜想可能的年利率。比如以案例1為例,信用卡分期2.4萬,貸款期限為1年,月利率0.6%(年利率7.2%),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每個月還款2078.86元,與2144元差距很大。
第三步,繼續嘗試更高的利率,當嘗試到12%時,每期還款額為2132.37,與2144元很接近了,這說明你選擇的這個分期方案利率接近12%,但是高于12%,輸入15%時,月還款金額為2166.20元。
一系列的嘗試過后,可以看出分期的年利率介于12~15%之間。
如此推算,大致可以推算出你選擇的金融產品的利率。
內部收益率(簡稱:IRR),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
內部收益率其實是站在銀行的角度來看的,即銀行在該金融方案中的收益率,對我們個人來說就是利率了。
第一步:根據金融方案在EXCEL表中輸入基礎數據。第一行填入貸款數額(貸款金額加負號變成負數),后邊按照還款方案輸入相應每期的還款金額。
第二步,計算利率。IRR的公式可見上圖,因為這里是按月還款,因此計算出的1.09%是月利率,年利率用月利率乘以12就可以得到啦。
IRR的用處在于可以測算每個月還款不一樣的金融方案,例如案例2中的提前還款方案。
運用IRR公式還可以測算我們日常車貸的金融方案的真實利率,非常好用。
以上是我認為合適的測算利率的方法,若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我 的 思 考
大家看了我說了銀行那么多壞話,銀行確有混淆概念之嫌,即使銀行官方產品說明的很清楚,客戶經理在給客戶解讀條款時我想也不會主動告知你利率的。那么銀行真的那么壞嗎?
我曾經這么認為,但是當我今年過年回家,我得知在我的家鄉,一個四線縣城,通過借貸公司借款的利率可達二分、三分、四分,仍然有很多人會去借?這么高為什么還有人借?因為想借款的人的憑借自己的資質根本不可能從銀行貸出款來。
打個比方,前幾天朋友提到她借了月費率0.3%的信用貸款,五年期,算下來利率僅有6.71%。高嗎?一點也不高!但是拿著去做5%的理財,就真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借的到。
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
為什么銀行現在這么熱衷于做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款?
首先來說,銀行選擇營銷信用貸款和信用卡分期的人一定都是信用記錄相對較好的客戶,也就是說這些人很看重自己的信用記錄,違約概率較小。而且消費者看到每期的費用絕對值也不是很高,自然可以接受。
這解釋了為什么銀行喜歡給大公司、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做授信了,通常會給予更低的利率,因為這些人的違約成本高,信用記錄通常較好。
其次,中國市場之大,個人消費潛力之大,國家對企業貸款的監管之嚴,個人信用貸款何嘗不是他山之石呢?畢竟,涓涓細流也可以匯成江河湖海。
最后,我想說銀行的產品描述更像是一塊漂亮美麗的面紗,但又何嘗不是一塊遮羞布呢?為什么就不能說明年化利率呢?
扯下來讓消費者看看真面目會怎樣呢?如果真的如此迷惑了我們一個個善良的消費者,當消費者有一天認識到這個問題,那么銀行苦心經營的品牌何在?
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款產品文案中提示消費者利率是多少,不可以嗎?如果銀行不說,銀保監會有沒有義務規定銀行做出提示?
告訴每一個消費者,產品本來是什么樣的,買單不買單,消費者說了算,如何!
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
四線縣城的人利息為什么那么高?但卻仍然有人去借?
究其原因還是銀行不愿意借給這些人,那么為什么不愿意借?我們可以想象四線城市人口基數小,使用貸款的人相應少(原來買房貸款的人都很少的,現在隨著房價上升,房貸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這些人的信用記錄更少,那么銀行不可能冒巨大風險把錢借給一個他不了解的人。
解決這個需求的方式就是民間借貸。那為什么民間借貸利率那么高呢?原因在于違約概率高!
這讓我進一步想到一個問題:國家推行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在是太必要了,而且現在大環境給了做社會信用體系充分的條件!
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讓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與信用息息相關,違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麻煩。那么如此,對銀行來說無異于給銀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用于其評估借款人;對個人來說,你的信用就是你的財富,經營好自己的信用相當于可以隨時從銀行提取一筆利率相對較低的貸款。
我相信如果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以后,銀行金融產品的價格也會下降,因為更多的人可以從銀行獲得信用貸款,從總量來說,現在相當于零售,未來銀行可以做到批發,豈有不降價之道理。
更重要的是,銀行沒有必要像現在一樣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我們面對的也會是一個更加健康的金融生態。
用最清醒的頭腦看這個世界
用最大的善意擁抱每一個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