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斤乳制品,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 來自21個國家的大樣本研究結果
乳制品對人體健康有益/有害?
心血管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低收入國家心血管疾病負擔占80%。乳制品是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被認為會對血脂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因此很多膳食指南建議盡量減少全脂乳制品的消耗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乳制品和乳脂肪中也含有潛在的有益健康的物質,如特異的氨基酸、中鏈和奇鏈飽和脂肪、乳脂球狀磷脂、不飽和脂肪和支鏈脂肪、天然反式脂肪、維生素K1和K2和鈣,并可含有益生菌。因此,乳制品攝取量對人體健康的凈影響可能不能僅從其對單個風險標志物(即低密度膽固醇(LDL-C))或脂肪酸的影響來判斷。
乳制品種類多樣,包括非發酵的(如牛奶)和發酵的(如酸奶和奶酪),不同的食物對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可能有不同的影響。已有隊列研究和薈萃分析顯示:隨著牛奶消費的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降低;而無論是全脂乳制品還是低脂乳制品攝入量增加,低密度膽固醇均無顯著增加。
來自國際權威雜志的研究報道
近期,?柳葉刀?雜志發表了一項大型多國前瞻性城市農村流行病學(PURE)隊列研究報告,該研究通過研究乳制品攝入量和乳制品類型與不同環境中的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評估總乳制品和特定類型的乳制品與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
這項研究自200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14日,中位隨訪時間9.1年,涉及五大洲21個中低收入國家13萬6千余人(35-70歲),其中參與調查的中國人有4萬余人。主要觀察指標為死亡率或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原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中風或心力衰竭)的復合結果。
研究結果:乳制品總消耗量與死亡率或重大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間存在反向關系,與低攝取量相比,乳制品總攝取量>2份/天(488g),可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其中高酸奶攝入量可以降低大約10%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乳制品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可能機制
目前的膳食指南建議每天食用2-4份無脂肪或低脂的乳制品(244g/份)。對低脂乳制品的關注主要基于單一營養素(飽和脂肪酸)對單一心血管風險標志物(LDL膽固醇)的假定危害以及對高脂肪食物中高卡路里的擔憂。
乳制品是包括發酵和非發酵等的多樣化食品群,含有許多不同的營養素,其對健康結果的影響不能僅通過推測一種營養素對單個生物標志物的影響來判斷。飽和脂肪也具有不同的種類,它們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可能根據不同食物中特定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而有所不同。乳脂肪酸含有中鏈和支鏈脂肪酸,它們對健康的影響可能與肉類和加工肉類中的飽和脂肪(主要是長鏈脂肪酸)不同。
增加乳制品消費的潛在益處可能在中風比較常見的國家尤其明顯,例如中國或非洲,這些國家乳制品消費量低、高血壓風險高,研究顯示隨著乳制品消費的增加血壓降低,這種效應可以解釋研究者所觀察到的中風風險降低。
一項關于動脈粥樣硬化的多民族研究報道,從乳制品中攝取更多的飽和脂肪酸與降低總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相關,攝入的飽和脂肪酸每增加5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降低21%,即攝入全脂乳制品可能更有利于相關風險的降低。
為什么乳制品的消耗量會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乳制品中一些潛在的化合物和相關機制可能改善健康。相關機制研究顯示,乳制品可能通過多種途徑改善健康,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骨鈣素、腸道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內毒素血癥等;而乳制品的發酵過程可能也對人體具有健康效應。
每天1斤乳制品,健康生活每一天!
請順手點點廣告,支持成大夫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