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在草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
《十七帖》局部
臨習《十七帖》8個用筆細節
《十七帖》是將王羲之的29件書信合集為一卷,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游目帖》《遠宦帖》為唐摹本,臨習時可以此為突破口,了解其用筆意向,從而調整余下帖目之用筆特點。
用筆:以方為主,輔豪居多,并適以圓筆使轉顯古質味,且收筆時有隸意。臨習該帖,同時可臨些章草如《皇家急就章》等。有的用筆如真書,筆筆到位,字字珠璣。
耶:最后一筆有章草特征
不:
東:
龍:
先:
示:
仁:如真書,筆筆到位。
夢:用筆變化多姿
結構:由于從章草而來,具隸書之形,以扁平為主,橫勢迭出,帖中以單字居多,但字中筆勢連貫,內在呼應尤其明顯,出現不多的組合,其穿插、避讓、平衡、關照,使其結構有真書之嚴謹又具自然之美。
章法:單個字與單個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有形線與意形線須認真體會。映帶之勢,變幻莫測且不失右軍本質“中庸”。由于該帖是王羲之在不同時間完成的29封書信,每封信的內容長短情緒皆不相同,呈現給我們的是不同的風貌,但每封書信新意迭出,且整卷又互為和諧。
審視這種創作方式,如冊頁之美,小塊拼接,其章法值得體會。
安:
如何:
足下:
故遠及:
鼠:
有很多字,看似一筆而成,其實需要兩筆或三筆才能完成,不可不察。如果看不清,寧可寫為兩筆,而不寫成一筆。
知:
多:
桃:
不能含糊,更不能出錯,一定要準確。
待到相對熟練之后,可以提高一下速度。但是,王羲之的草書,也不會像顛張狂素那樣的書寫速度。快與慢之外,更要注意節奏,沒有節奏,也就沒有了筆勢。
簡:
也:
悉:
數:
書:
懷:
《十七帖》中的連帶筆畫起伏變化,極富節奏感。有些字點畫之間連帶很多,牽連之間有提有按,有時似連還斷,要注意其中連筆的粗細變化以及筆鋒方向的轉換。一些字中有大弧度的連筆,形成了圓形的字態,這樣的字尤其需要注意線條的起伏變化,書寫時速度不要太快,速度快則容易畫圓圈。
以當:
足下問耳:
城:
得:
者希:
想:
從:
(作者:管敬澤 轉自:昊宇書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