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有正誤之分)
2、哲學是具體科學知識的總和,哲學是科學之科學。(錯,它們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把握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3、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第二課
1、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唯物主義也有不科學之處;唯心主義也有可取之處,從本質看是錯誤的)
2、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3、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問題。(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標準)
4、哲學的基本問題等同于哲學的基本派別。(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第三課
1、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是精華)
2、哲學都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真正的哲學是先導)
3、哲學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唯一力量。(錯)
第四課
1、物質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物質的具體形態,不能等同于物質)
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3、規律是無條件的,是永恒不變的。(有條件的)
4、規律有好壞之分。(規律是客觀的,沒有好外之分)
第五課
1、意識來源于人腦,有了人腦就有意識。(意識的源泉在于物質,其內容歸根結底來自于客觀事物。)
2、正確的意識根源于客觀事物,錯誤的意識是人腦想象的結果。(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觀事物。)
3、物質和意識相互促進、相互依存。(意識離不開物質,但物質可以離開意識而單獨存在。)
4、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個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人類的能力無限)
5、意識能夠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從而指導人們的實踐取得成功。(不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它必須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才能使客觀事物發生變化。)
6、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客觀實際是立足點,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六課
1、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盲目地實踐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實踐也存在,是指以錯誤意識為指導的實踐)
2、實踐是人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才是實踐)
3、讀書也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唯一來源)
4、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既可以通過實踐,又可以通過讀書學習)
第七課
1、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聯系。(錯,聯系是有條件的)
2、整體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可能大于、小于、等于)
3、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客觀的)
4、
第八課
1、
2、
3、
4、
5、
第九課
1、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兩點論不等于優點和缺點)
2、堅持重點論就是抓主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就是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點論包括兩種情況: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兩點論也是兩種情況: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錯)
5、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共性與個性關系)
6、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區別
二者的前提不同:主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是復雜事物,相對于“許多矛盾”而言,有一個主要矛盾和多個次要矛盾;主要方面存在的前提是簡單事物,相對于“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作用不同: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關鍵詞不同:判斷主要矛盾時,如“中心”、“重點”、“關鍵”、“突破口”等;判斷主要方面時,如“性質”、“主流”、“主體”、“實質”、“大局”、“優勢”等。
第十課
1.辯證否定就是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毀滅。(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拋棄。(是揚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3、創新就是科技創新。(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其它創新。)
第十一課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變化是同步的。(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2.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社會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社會主義社會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和阻礙雙重作用。先進---促進;落后---阻礙。)
4.人民群眾就是勞動群眾。(人民群眾的范圍要大。)
6、 人民群眾是一個永恒的范疇。(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
第十二課
1.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對等關系,貢獻越多,索取越多。(不是對等的關系,貢獻始終是第一位的。)
2.機遇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首要條件。(機遇是客觀條件之一,除此以外還需要主觀努力。)
3、認為追求個人利益就是堅持個人主義。(個人利益分正當和不正當之分;堅決反對個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