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學習中,元學習指的是不是去優化參數,以完成具體的某個任務,而是通過學習掌握一個可以快速學習的模型,所謂learning to learn,而要證明具有了學習能力,就要證明用元學習算法初始化之后的神經網絡,在新的任務上訓練,其收斂速率與準確率比從隨機初始化的神經網絡要高。
而在面對人生中的選擇時,普通的方式是去掌握如何在特定的場景下做出正確的選擇,例如如何找到適合的伴侶,如何升職加薪,如何獲得周圍人的喜歡等,然而按照元學習的態度,則是去了解看似無用的知識,從而讓自己在以上所有問題上,都能夠快速的讓自已成為各個領域的高手。
而要達成這一目標,你需要能回答門衛提出的三個問題,即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三個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其都可以看成個體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達成演化理性的均衡,最終生存下去。關于個體,湛廬文化2020的新書《自我的本質》是一本很系統同時包含很多干貨的好書。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需要帶著問題,看看有那些自助書中的指導建議,人生格言能夠與書中的神經學實驗相關,即書中關于自我的解釋是這些具體建議的上游基礎,從而讓你在熟知了這些原理的時候,能夠先人一步的在具體問題上不犯錯誤。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由于心靈雞湯中給出具體的建議是果,為什么如此有效的因來源于對自我的普遍認識。
而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自我是環境沿著時間的堆積出的一個有用的幻象,它提供了一個聚焦點,能將我們所有的經歷即時并永久地串在一起”,因為弄清楚了被稱為你的自我是如何被構造出來的,就相當于回溯到人生中遇到的任何問題的上游,從而能夠使你優先解決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問題。
舉例來說,第一章寫自我來自大腦的構建,將大腦分為了以下四個部分,由于負責生存的大腦是最低級的,因此在做關鍵決策時,你所處的環境是溫暖還是寒冷都會影響你的選擇,而情緒位于更高階的表征下方,因此個人的情緒反應也是經過發育構造出來的,個人會有所不同,因此對于特定情緒的設定及表達方式,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
而在第二章介紹鏡像神經元時,可以聯想到管理學中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或是溝通中通過表情,笑聲來促成情緒的傳染,從而提升溝通的效率。而在第三章討論社交生活中的自我時,書中寫道,為了在社會中讓自己的定位不至于出現認知失調,我們需要能夠提前預測他人會做出怎樣的行為。而這需要培養反事實的思維,回答如果沒有這樣會怎樣的問題。由此人類天生就要去尋找潛在的因果關系。但正由于是這樣,人類會傾向于找到很多不存在的因果關系。
書中接著指出自我包含多個構造出的,并不完全統一在一起的形象構成。而這些自我形象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由此會導致通過降低卡路里攝入減肥,然而由于自我意志力的損耗,導致更容易吸煙或者酗酒。由此想到在做關鍵決策時,要注意意志力損耗的問題,在不是那么餓的時候去思考,從而更容易避免短期的誘惑。自我包含多個組成部分還意味著,面對不確定性時,不同的自我會競爭著找出解釋,或是覺得必須做些什么才行,試圖消解這份不確定性。由此人們會用常識來抹去可能出現的黑天鵝,會根據無關的外在特征而不是其所承擔的風險來評價一個人。
在講無意識對自我的影響的章節,討論了丹尼爾·卡尼曼將自我劃分為經驗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記憶自我的觀點,決定選擇是誰記憶自我,而這不完全等同于體驗生活的經驗自我。這啟示我們需要在做判斷時要采取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特征。由于比起中間過程,我們對于經歷的開始和結束更加敏感,對于評估一件事的影響,也不應該只看結果,而不管過程中造成的傷害。
自我的多面性還體現在不同自我之間的轉變會十分迅速。群體會改變我們的道德觀念,而為了保有自己的良心,你需要主動反抗不思考只是執行命令的平庸之惡。我們對群體與自我認同的觀點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為了遵從群體規范,我們會在適當的時機修改這類觀點。這解釋了為何社交媒體能夠如此輕易而高效的改變你對自我的認知,而若是一個總是迷茫于自己適合做什么,是什么樣的人,是難以過上的幸福生活的。這解釋了為何經濟學的研究指出適當遠離社交媒體會讓你更開心。由于人們的行為模式其實取決于具體情境,因此人們在網絡中的行為和線下有天壤之別,而這會導致對自我的認知的失調。
互聯網中的自我是這本書的最后一章,其中的關鍵認識是強化行為的其實不是獎勵,而是對獎勵的期望,正是它帶來了滿足感。結合互聯網上的個性化期望管理策略,這能夠解釋在線活動的行為規律。為避免錯過某些重要的或有趣的事的發生,我們“不得不”時時查看郵箱,或從在線群體中尋求肯定。如何在線上自我與線下自我之間無縫切換,需要管理兩個自我之間對獎勵到來的間隔,獎勵強度與直接性的預期,從而讓線上和線下的自我共存。
這本書中有很多實驗,但最需要我們記住的這樣一個結論,這個結論關系到在了解了自我的發展是由內部機制與外部環境信息共同作用的后,為何還應該相信自我意志的存在。
“相信自由意志存在的員工會比他們的同事做得更好,會得到他們的上司的肯定和鼓勵,更加享受生活。相信自由意志,不僅對我們的自我激勵很重要,也對別人看我們的眼光很重要。我們喜歡行為果斷的人,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是積極和充滿動力的。相比猶豫不決的人,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更令人舒服。
自由意志讓我們得到表揚或承受批評,判斷決策讓我們誤以為能控制事態發展……沒有這些認知幻象,我們將會被控制我們的潛在機制與加工過程的復雜性所壓倒,無法再繼續正常生活。
如果我們對自我的認知讓你覺得不開心,假以時日,你完全可以再構建出一個全新的自我認知來。如果是社會環境中某些因素讓你形成的那部分自我不符合你對自我的整體認知,你也可以通過改變外接環境,來改變自己不喜歡的那部分自己。通過將自我的定義擴大,讓自己變得更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從而不虛度此生。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