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它的作用主要是調節物質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因為大多數的維生素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須從食物中獲得。日常當中,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量很小,通常日需要量以毫克或微克計(表1),不過如果人體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則會導致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癥。
維生素按照油脂中和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可以分為大致兩類: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本期就和廣大糖友聊一聊水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與脂溶性維生素不同,水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內儲存較少,進入人體后從腸道吸收,假使水溶性維生素攝入過多,多余的部分大多從尿中排出。
表1 部分人群維生素B1、B2、B6、B9和維生素C每日推薦攝入量
人群 | 維生素B1(mg/d) | 維生素B2(mg/d) | 維生素B6(mg/d) | 維生素B9(μg DFE/d) | 維生素C(mg/d) |
1歲 | 0.6 | 0.6 | 0.6 | 160 | 40 |
7歲 | 1.0 | 1.0 | 1.0 | 250 | 65 |
18歲 | 男1.4 女1.2 | 男1.4 女1.2 | 1.4 | 400 | 100 |
65歲 | 男1.4 女1.2 | 男1.4 女1.2 | 1.6 | 400 | 100 |
孕婦(早) | +0 | +0 | +0.8 | +200 | +0 |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是多種維生素的總稱。維生素B曾經被認為是像維生素C那樣具有單一結構的有機化合物,但是后來的研究證明它其實是一組有著不同結構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員有了獨立的名稱,如維生素B1,而B族維生素成為了一個總稱。
維生素B族包括維生素B1、B2、B3、B4、B5……B20等數十種。由于其有很多共同特性(如都是水溶性、都是輔酶等)以及需要相互協同作用,因此被歸類為一族。也因為維生素B族的成員有很多,這邊只介紹幾個雜志當中常提起的,即維生素B1、B2、B6和B9。
維生素B1
又稱硫胺素。它的生理功能體現在參與糖的代謝,促進能量代謝,維持神經與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維生素B1長期攝入不足會出現周圍神經炎、水腫、心肌變性等,還會引起情緒急躁、精神惶恐、健忘等。因此,當這些癥狀出現,說明您可能缺乏維生素B1。
而維生素B1缺乏的原因一般是以下幾點:
1.攝入不足 維生素B1(表2)來源主要有幾方面,一是糧谷類表皮、豆類、硬果和干酵母中含量比較豐富,因此糙米和帶麩皮的面粉比精白米面中維生素B1含量高;二是在動物的內臟如肝、腎、瘦肉和蛋黃中含有維生素B1;三是有些蔬菜如芹菜和紫菜等均有不同含量的維生素B1。谷物經精制后,或儲藏不當,發霉變質,可使維生素B1喪失;堿性高溫條件下維生素B1也容易遭到破壞;烹調不當可使維生素B1隨米湯、菜湯流失。
另外,維生素B1是體內分解酒精不可缺乏的物質,如果連日飲酒,維生素B1的吸收能力就會降低。因此,酗酒者也更容易缺乏維生素B1。
2.需要量增加 生理情況下,如生長發育旺盛期、妊娠哺乳期、強體力勞動或運動者對維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病理情況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長期發熱、糖尿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時維生素B1需要量也增加。
3.吸收障礙 慢性腹瀉、結核病、肝臟疾患可致維生素B1吸收障礙。
表2 一些食物的硫胺素(維生素B1)含量
食物 | 含量(mg/100g) | 食物 | 含量(mg/100g) |
稻米 | 0.08 | 茄子 | 0.02 |
小麥粉 | 0.28 | 豬肝 | 0.21 |
黃豆 | 0.41 | 牛奶 | 0.03 |
蘋果 | 0.06 | 紅皮雞蛋 | 0.13 |
大白菜 | 0.06 | 辣椒 | 0.03 |
小白菜 | 0.02 | 雞肉 | 0.03 |
黃瓜 | 0.02 | 鴨肉 | 0.07 |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 編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維生素B2
又稱核黃素。它能促進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對維持皮膚、黏膜、視覺的正常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當維生素B2缺乏時,主要表現為口角炎、舌炎、口腔炎、眼結膜炎、脂溢性皮炎和視覺模糊等癥狀。
維生素B2缺乏原因一般是以下幾點:
1.攝入不足 維生素B2在各類食品中廣泛存在,但通常動物性食品中的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表3),如各種動物的肝臟、腎臟、心臟、蛋黃、鱔魚以及奶類等。許多綠葉蔬菜和豆類含量也多,谷類和一般蔬菜含量較少。因此,如果攝入動物性蛋白質與新鮮綠葉蔬菜不足,可致維生素B2缺乏。
2. 吸收障礙 某些疾病如嚴重慢性腹瀉,小腸病變大部手術切除者,可致核黃素吸收不良。此外,嗜酒者也因腸道吸收減少與生物利用度降低致維生素B2不足。
3. 排泄增加 當負氮平衡的情況下,包括糖尿病停用胰島素后,或者在用某些藥后如硼酸或長期服用硫胺素制劑,也可出現核黃素排泄增加的現象。
表3 一些食物的核黃素(維生素B2)含量
食物 | 含量(mg/100g) | 食物 | 含量(mg/100g) |
大米 | 0.05 | 油菜 | 0.11 |
小麥粉 | 0.08 | 橘子 | 0.02 |
掛面 | 0.03 | 梨 | 0.03 |
饅頭 | 0.07 | 豬肉(肥瘦) | 0.16 |
黃豆 | 0.20 | 豬肝 | 2.08 |
大白菜 | 0.03 | 牛奶 | 0.14 |
菠菜 | 0.11 | 雞蛋 | 0.32 |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 編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維生素B6
又稱吡哆醇,一般而言,人與動物的腸道中微生物(細菌),可合成維生素B6,但其量甚微,還是要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6(表4)廣泛分布在牛乳、肉、肝、蛋黃、谷物和蔬菜等許多食物中。缺乏維生素B6的通癥,一般缺乏時會有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嘔吐、下痢等毛病。嚴重缺乏會有粉刺、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易發炎等。上期雜志《肥胖人群皮膚油脂分泌過多,小心脂溢性皮炎》一文中就提到了維生素B6的缺失是導致脂溢性皮炎出現的原因之一。
表4 一些食物的吡哆醇(維生素B6)含量
食物 | 含量(mg/100g) | 食物 | 含量(mg/100g) |
啤酒酵母 | 2.50 | 全麥片粥 | 0.53 |
米糠 | 2.50 | 黃香蕉(生) | 0.51 |
金槍魚 | 0.90 | 甜玉米(生) | 0.47 |
牛肝 | 0.84 | 金槍魚罐頭 | 0.43 |
脫脂大豆粉 | 0.72 | 雞肉(油炸、烤、煎) | 0.41 |
低脂豆粉 | 0.68 | 油炸花生(加鹽) | 0.40 |
熟糙米 | 0.62 | 硬粒小麥面粉 | 0.34 |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 編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維生素B9
又稱為葉酸,因綠葉中含量十分豐富而得名,人類腸道細菌能合成葉酸,故一般不易缺乏。不過當需求量增加、吸收不良、代謝失常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腸道抑菌藥物)時,可造成葉酸缺乏。葉酸作為機體細胞生長和繁殖必不可少的維生素之一,缺乏會對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產生影響。嬰兒、孕婦缺乏葉酸會引起貧血。孕婦在懷孕早期如缺乏葉酸,嬰兒畸形的可能性較大。膳食中缺乏葉酸易引起動脈硬化、誘發結腸癌和乳腺癌等。生活當中,葉酸廣泛存在于動植物性食品中,含量豐富的有內臟、蛋、魚以及梨、蠶豆、甜菜、菠菜、菜花、芹菜、萵苣、柑橘、堅果類和大豆類食品。
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它可防治壞血病,保護牙齒、骨骼,增加血管壁彈性。維生素C(表5)廣泛存在于新鮮蔬菜水果中。西紅柿、菜花、柿子椒、深色葉菜、苦瓜,柑橘、柚子、蘋果、葡萄、獼猴桃、鮮棗等均富含維生素C。
食物 | 含量(mg/100g) | 食物 | 含量(mg/100g) |
大白菜 | 28~47 | 梨 | 4~14 |
小白菜 | 28 | 蘋果 | 1~6 |
菠菜 | 32 | 荔枝 | 41 |
韭菜 | 24 | 橙 | 33 |
苦瓜 | 56 | 葡萄 | 3~25 |
芹菜 | 5~22 | 櫻桃 | 10 |
橘子 | 11~33 | 香蕉 | 8 |
來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 編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