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過完雙十一,網上都不免出現一些批判的聲音:“沖動消費”、“月光”、“啃老”……
這些似乎成了現代年輕人的標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發現沒,當你以為大家都一樣“精致窮”的時候,你身邊的同齡人,早已經靠理財,不動聲色地超過你,過上了真正精致的生活。
你埋頭勤懇工作,Ta可能什么都不用做,憑著基金收益,一天就能賺出一周的飯錢; 你過年回家就怕“破產”,Ta可能不到兩年,靠著資產配置,就悄悄給自己添了輛車; 你平時買個菜都要精打細算,Ta可能拿著多年理財的高額回報率,給孩子報國際幼兒園、興趣班都不用猶豫……
不得不說,理財,就是理生活。
錢理順了,生活自然就順了。
但理財,對一部分普通人來說,確實是有門檻的。
沒本金、怕踩坑
保本理財真的存在嗎?
我采訪了身邊一些沒有理財習慣的人,發現這幾種情況比較典型:
24歲的表妹笑笑,剛工作一年多,想嘗試理財,但月收入剛夠自己的日常開銷,感覺自己沒有多余的錢理財;
29歲的同學小梅,兩年前被親戚推薦了P2P,結果平臺被封,她只拿回來3萬的本金,還賠了差不多4萬塊,那之后就不敢再碰理財;
42歲的同事林姐,常年把錢存到銀行,雖然收益很少,但她覺得,至少銀行是安全的……
其實,這類人群的背后,說明了一個共同的問題:
不是不想讓“錢生錢”,只是因為不懂理財,怕被騙。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會很理解,但也確實會感到可惜。
像林姐,雖然存銀行也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理財方式,但如果懂些理財知識,本可以有更高的收益。
比如按照1:9(或2:8)配比做資產配置:
用90%的資金,投在相對安全的銀行理財中,確保有穩定的收益;
用10%的資金,投資股票型基金,如果一年能賺30%,那兩者相加就有了非??捎^的收益。即便這部分投資會虧30%,靠著那90%的本金和利率,也能確保整體是不虧錢的。
通常來說,這種保本策略理財,會比單純存在銀行,達到更高的收益。
況且,在會篩選基金、有基金管理經驗的情況下,大概率是不會虧損的。
“其實,理財就是運用對金融市場的認識,讓自己跑贏通貨膨脹,站在贏面更大的一邊?!?/strong>
說這話的可不是我,而是那位金融圈里有口皆碑的“明星理財師”——羅元裳。
跟風黨:人買亦買,結果每天早晨看著錢蒸發,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貶得一塌糊涂; 菜鳥黨:嘗到了甜頭,一股腦地加碼,卻發現自己成了“接盤俠”,最終虧得血本無歸! 懷疑黨:想收益好,又怕買到“有毒”的產品,糾結多年啥也沒做,白白錯過了翻身致富的機會; 工資黨:薪資明明在漲,但存款一點也不見漲,“月光、卡奴”天天當,啥也沒干錢就不見了……
根本原因,都是缺少理財知識!
所以在2015年,她主動選擇離開銀行這個“金飯碗”,創辦了7分鐘理財,用自己的專業性,來幫助小白理財,幫普通人,穩健地賺一筆“第二收入”。
第一步,資產怎么配置?想要穩健型投資,一個是可轉債,一個是基金。 第二步,好產品怎么選?基金經理、投資回報率、基金抗風險能力……必須全方位分析。 第三步,如何提高收益?你得懂科學動倉管理,選準買入、賣出時機,收益率才能翻倍。
▲學員小雨的基金收益截圖
夢夢可以說是羅元裳最勤奮的學生之一,盡管她剛加入7分鐘理財一個多月。
她說每天聽課學習,感覺自己像拿了一本武功秘籍,每天都在升級。
本著“兼聽則明”的原則,夢夢還買過市場上的其他理財課,一圈下來,發現理論知識沒少學,上手還是不會!
但是在羅元裳這里,干貨滿滿,有具體的方法可以遵循,學完就能上手實操。
而且在這里,有數據庫中挑選的優秀產品,還有科學的配置、管理方法,短短一個多月,夢夢就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
還有許多像小雨和夢夢這樣的學員,從理財小白,到穩步收益,只不過是因為跟對了老師。
人們常說,投資場就是人性場。
在這個市場中,人性的貪、嗔、癡會被成倍放大,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直面自己的缺陷與不足。
要戰勝這些不足,并在這個市場上長久地生存下去,就需要正確的引導、掌握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