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錫教育博客 作者:風雨兼程 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已經有787位讀者讀過此文
最近聽了關于曾國藩家訓的講座,感受很深,與家長們聊一聊被稱為千古家訓經典的思想。我覺得值得我們學習的有這樣幾點
一、立身為范,為孩子樹立榜樣。
曾國藩喜歡先為己師,后為人師,他經常先反省自己的行為,然后才去教導孩子。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無意,對孩子都是榜樣。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節,言行舉止不當,很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身教重于言傳,很多時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聽父母說。因此父母最好少“說”多“做”,父母做了什么比說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誠實,父母首先做一個誠實的人,比說一千遍、一萬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體力行,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二、源頭活水,注重讀書。
我個人覺得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其品德、氣質修養、談吐都是與眾不同的,也許也是因為自己是語文老師的緣故,我認為讀書、日記如果孩子能正確對待,語文肯定不會差,我一直倡導孩子每天利用10分鐘的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再此也希望家長能重視這個讓孩子終生受益的做法。
其次,我還想說一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我們班存在這樣的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出于對孩子的溺愛,不舍得批評責罵,導致孩子行為習慣差,改正不了身上存在的缺點,借此機會,我想給予一些善意的提醒,我認為每一位家長都很寶貝自己的孩子,但是溺愛反而是害,是害孩子不能形成好的習慣,愛孩子就把那份愛藏在心底,批評也是一種愛。另一種則是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態,對孩子要求過高,剝奪了他們該有的童真、童趣,讓他們少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我想童年在孩子的一生中應該是非常美好的時刻,對孩子動輒棍棒教育,不敢放手,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我希望家長有時候也要試著慢慢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學會放手,讓孩子真正主動地去學習,我一直告訴孩子態度決定一切,作為一個老師我可能更看中孩子努力的過程,我認為孩子們盡力了,就值得被稱贊,不要讓孩子覺得我總歸不行了,再努力也追不上別人,我相信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的地方,我們要學著用贊賞的眼光是看待他們,嚴慈相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