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現在按中國人和外國人分班,中國人基本上都是香港本地孩子,他們平時都不說普通話,但是我們學校又要按照家長的要求讓孩子們學習當地學校的語文課本,這樣就造成老師辛苦、孩子辛苦,效果也不太好的現狀。涂老師,我該怎么辦?
一位老師來求救:
求救老師
我請教一下,我們學校現在按中國人和外國人為標準進行分班,中國人基本上都是香港本地孩子,他們平時都不說普通話,但是我們學校又要按照家長的要求讓孩子們學習當地學校的語文課本,這樣就造成老師辛苦、孩子辛苦,效果也不太好的現狀。馬上又要準備下一年的課程了,我非常想聽聽您的意見!(我們學校規定低年級小孩子每天10分鐘功課,包括看書;高小20分鐘。)
G老師
Jessy Tu
不知道您有沒有用過wawayaya joyreader!這個APP可以讓孩子聽到發音跟著朗讀/閱讀,讓孩子自己找一個開心的角落,就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對很多學生來說,讀書已經很討厭了,不要逼孩子“正襟危坐”。
求救老師
我們的老師真是太累了,而且根本得不到回報,大部分孩子學得也不開心!剛剛還有人說我們一年要教36篇課文,只要把字教了,有一天會在孩子腦中浮現出來的!我真心想問說這句話的人,那天會是哪一天?而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一、二年級還有點學習興趣,大一點兒了就沒興趣了,到中學已經厭惡中文了。
Jessy Tu
這個問題不是只有這間香港學校,深圳,廣州,澳門,還有很多中國的國際學校都有一樣的“病態”!說是病態意思是,家長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說實在的,選擇讓孩子在國際學校就讀,意思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個比較輕松、有選擇、有針對性的課程,我們不走“背多分”路線,而且因為中文不是其他科目的使用語言,就不可以期待學生拿著一模一樣的本地課本,還要求有一樣的學習進度和成果。
家長不明事理沒有關系,我們理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年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長大的,遇到這個情況最好靠高級主管,例如校長、中文校長去做溝通解釋。如果洋校長可以跟家長說為什么他們在該校沒有辦法做到100%英國課程,因為必須適應國情和學生能力去微調具體課綱,自然也就能解釋因為孩子沒有在數學、社會、科學、體育、音樂......等不同課程中聽到或使用中文,所以學生在理解中文的時候,勢必不可以取得同等速度與成果。
我們要孩子愛上中文,不是靠填鴨、背多分創造出來的。
高層主管必須跟家長做好溝通的工作,因為國內孩子在學本地課程的時候都覺得壓力太大,況且他們在歷史地理等科目學的知識都幫助了中文學習,所以孩子已經在不同課程、情景下去進行中文訓練了,要走當地的課本是可以的。國際學校的學習時數已經少于本地學校了,加上校方不會讓學生有國內學生的功課量,那要老師創造什么奇跡呢?如同我們亞洲孩子再怎么努力,他們的英文就算可以有純正的英國、美國腔,但因為家里沒有洋人的文化,當他們進入歐美、紐、澳社會時,在與當地人溝通時,尚且不能避免一道溝。英文課的老師不都已經是洋人了嗎?為什么中文,一個更難的語言卻如此強人所難地逼迫學生要跟上本土課程的學習量?錯誤的課程,扭曲的手段,我們是在扼殺孩子對中國文化、文字的愛!
所以應該有人去說!主管要有一個guts去承擔、去解釋。當然,也不是為了老師可以偷懶,老師要備課備得有品質,就要有合理的課綱,除非該校是準備孩子走高考的路。
我覺得是這樣的。又不要考狀元,為什么不把中文培養出興趣來教呢?我覺得海外的華人孩子需要的是文化的傳承,是內心對漢語和華夏文化的認同。興趣上來了,啥都好說。
X老師
Jessy Tu
是啊!一旦有興趣,就如同大家看到我對教學的興趣,那真的是以生命相許。相信我在臺灣讀書的時候,確實是非常糟糕嗎?幸好我讀的不是以成績為導向的學校,但我的成績實在不怎么樣。我太叛逆了,受不了框框架架,但高中時遇到好棒的國文老師,別人在照本宣科的時候,國文老師給我們鄭愁予,鹿橋,張愛玲,白先勇,龍應臺,三毛、席慕容.....我對文學的愛就來自當時。英文也是,一個好老師,你一輩子不放下;討厭數學因為老師逼逼逼,考考考;我小學3年級學鋼琴,到了初一換了一個只會臭臉罵人的老師,從此不碰黑白鍵。
今天的我才會因此想方設法去“勾引”別人家小孩去愛上漢語。我到現在都還有第一年在悉尼Newington college(貴族學校)的孩子萬水千山地從Facebook上來找我,說我是他一生中最好的老師......。我一般不喜歡學生來找,因為我不知道說啥, 但我們會這樣去找一位老師的時候,去想想這個老師要有多大的影響才會讓一個(其實不止一個學生,老外,男生都37歲了)還在想他的初一就認識了的漢語老師!那要做什么?讓孩子愿意回來找一位生命中曾有的過客?我們有幾個人還會回去找我們的初中老師?
我不同意X老師的話,您沒看到那個量!如果被迫要學那么多,根本是在填鴨!您可能太久沒看過摸過國內的課本了。
求救老師
原來您的見解和我們一線的老師是一致的!但是我們缺乏一個有power的頭替我們說話,太感謝大家給的意見!我會轉告我們的同事的。其實就是我們的部門領導這么一直主張,所以扼殺了學生的興趣,她反而怪我們沒教好。她10幾年前教過小學,后來一直教高中一兩個班,這幾年都不教了,是個頑固的人,是不是當了頭就看不到下面的苦了?
好了,以上是在我的群組里的老師們一次頭腦火花的整理。那么問題來了,涂老師,為什么要說這個?
今天分享這一篇,是因為它真實地發生在眾多學校里。我想提醒老師們可以怎么去和領導溝通。問校長,找一個輕松的時刻,假裝偶不期然地聊天時,用閑聊的方式,問他學校孩子的英文課本和英國、美國.....的一模一樣嗎?如果現在把我們的學生放到他的國家,可以100%跟上嗎?可以真的聽得懂老外說什么嗎?估計是不可以的,從這里引導過來。不是要訴苦或挑戰,只是請教他學生學習的時數是不是會影響他們的整體表現。那么同理可證,給予中文的狀況,應該有什么樣的光景。
這篇文章是上半年我的小組的激蕩火花,2017下半年我參加了幾次不同國際會議,拜訪了一些國內的國際學校,了解到現行中國的國際學校從1-9年級一定要學中國的課綱,學校不能不跟。于是開辦越來越多“雙語”學校將成為中國未來教育的主流走向。大部分的學校不能為所欲為,因為政府不會輕易開放新的,專門給持外國護照學生才能就讀的的學校執照了。
有鑒于大量國際學校學生紛紛出國上大學,回國后卻沒法發揮所長,加上當年忽略了中文,兩個語言似乎都行卻也都不是最到位的。國內英語人才越來越多,海歸帶給國家社會相當多的沖擊,父母花費上百萬人民幣成就一個外國大學的畢業文憑,卻無法在國內得到合理的對等薪資。在面對文科學生的薪水甚至可能只有一萬左右的事實后,很多父母開始反思投資報酬率,單一語言已經不能滿足個人求職的需要了,于是他們也要求學生必須中英文都好,這個聲音也同時喚起政府、學校、市場的新認知:雙語學校才是真正準備學生未來的搖籃。我們老師也要去想,如何用最大的效果創造出學生最好的中文水平,這代表我們還要更努力,不要光是批評領導。在這種時代轉變過程中,如何在有限時間達到政府規定的漢語水平成為學校、領導和我們新的挑戰了。 老師們,加油!如果有機會去看國內有名的雙語學校,一定要把握機會, 太多要學習的功課了!
批評一個政府、學校、業主甚至個人很容易,因為很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覺得說話不用成本,不用負責,但教育是要負責任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立最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也是我們老師的義務。學生的青春只有一次,我們老師還是要靠好方法努力提升學生中文水平才是。
“老師,您喜歡這篇文章嗎?”
評論告訴我們
Jessy老師會來翻您牌子喲:)
作者:Jessy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