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社會(1)
世界各地的早期人類(公元前200萬年至4萬年)
中國的史前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于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中的遠古時代即文明社會誕生之前的史前社會階段。包括猿向人過渡的原始人群時期、氏族公社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這兩個時期的人類都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考古學上稱始前社會為石器時代。在史前文明時期,沒有文字記載,神話和傳說為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這一階段的神話和傳說具有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色彩。傳說中的猿人、山頂洞人、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燧人取火、神農嘗百草、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的故事都在這一時期,它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
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直立猿人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距今約四五十萬年。這些都是所知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遺存是從 1927 年開始發現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洞穴中發現多達 10 件以上的石器。這些石器制作簡單,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沒有固定類型。考古學上稱使用這種原始石器的時代為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洞穴中還發現厚達
原始社會物質生產發展水平決定著原始社會的組織形式。北京人時期,生產力極度低下,單個人不能獨力生存,必須結合成群,尚未形成較穩定的對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是較為普遍地存在的。
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階段
距今約二三十萬年,人類體質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腦殼變薄,腦量增大,前額增高,眉骨變小,吻部后縮,有了較明顯的下頦,手腳也更為靈便,逐漸接近現代人了。考古學上把這一時期的人類稱為“古人”,也叫“智人”,屬舊石器時代中期。
古人遺址較猿人豐富。我國境內發現的有大荔人(陜西大荔)、馬壩人(廣東韶關)、長陽人(湖北長陽)、丁村人(山西襄汾)、許家窯人(山西陽高)等。
石器有了第二次加工;為適合一定用途,大都有了定型。有單刃、多刃砍砸器,三棱、小型尖狀器,刮削器、多邊形器,石球等。
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不同群體之間有了更多的交往與婚姻關系,形成群婚家族,以族外婚為基本特征的氏族制開始萌芽。
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
距今約五萬年前,人類體質的原始性完全消失,古人進化為新人,又稱晚期智人,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新人遺址更多,我國境內主要有河套人、柳江人(廣西柳江)、峙峪人(山西朔州)、山頂洞人等,其中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較為豐富。
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1933 年發現于北京人遺址所在的龍骨山頂洞穴中,先后清理出分屬 8 個個體的頭骨、葬具化石。腦容量為 1400 毫升,與現代人相等,其他體征也均相符。距今約一萬八千余年,屬新人階段之晚期。
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制作技術更為完善,類型分明,用途明確,弓箭、石矛均已問世,并有大量骨角器,山頂洞中發現一件骨針,針尖圓銳,針孔窄小,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縫紉工具。
氏族正式形成,由于時人“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成為以婦女為主導的母系氏族。氏族開始實行嚴格的族外婚,成年男子均須到別的氏族尋求配偶,成年婦女則代代相襲成為確立本氏族班輩世系的主體。氏族內部按性別年齡不穩定分工,青壯年男子事漁獵;婦女則采掘食物,制作工具,養老育幼等,也可能出現了早期的種植業,因而獲得生產上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