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的種種問題(7):何謂人性?
顧名思義,人性(Humanity)是指人的性情,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
人性是人的本性的簡稱。從分類學角度講是人類獨有的本性特點,可用以區別其他事物。從統計學角度講是人類共有的本性特點。
人性的另一種含義是,作為人應有的正面、積極、良好的品性,比如慈愛、善良,還包含所有正義性的人類價值觀。以人為本,包括對“人”個體的尊重。在英文中稱Humanity的含義是,無論國家功能機器還是社會資源,對于“人”的不可凌駕性,不走極端路線。
通常所說的“人性”,也指同情心與同理心,是隸屬于人性這一定義中的分支。
關于人性的問題,一直是學術上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但是大部分人相信人性的存在,相信這是一種人類的特有標簽。人性是指人類的本性,因而區別于“人格”。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 故而品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并解釋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本性。
馬克思主義雖承認人性的存在,但否認存在普遍抽象的人性:只有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才能得出對人性的正確解釋,并由此斷言,在階級社會中沒有超階級的人性。所以無產階級有一個人性,資產階級有另一個人性。這兩種人性是不可調和的,只能通過斗爭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