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戰爭日期在公元208年的七月—十二日。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立即開始為南征做好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軍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訓練水軍,派遣張遼、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同時為了解除后顧之憂,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繼續代替馬騰統領部隊,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作為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政治上: 罷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捏造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政敵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威。
曹操親率大軍20萬人南下,迅速占領荊州。為破曹軍,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一帶共同抵抗曹軍。曹軍兵力雖占優勢,但水軍實力不如孫劉。雙方剛一交戰,因為軍中發生疫病,曹操引軍退到長江北岸。孫劉聯軍采用火攻,火燒毀曹軍船只,大伙延燒到岸上曹營,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軍燒死、淹死、饑病之死的人數過半,曹操無奈帶領少數人馬,逃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