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主義相關宗教之印度教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據1993年統計,它擁有10.5億信徒,僅次于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對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印度教被西方學者把分成兩個階段,前面的稱婆羅門教,后面的稱印度教,但印度人不承認這種劃分。本文中也統稱印度教。印度教既保留了原始信仰的多神崇拜,又提出了梵是宇宙的本體,是大我,人通過修持可以使自己這個小我與大我融合。梵是非人格化的精神實體,顯現為人格化的諸神,其中梵天(又稱大自在天)創造了世界。這可以被看作是形而上的哲學向原始的神靈崇拜的妥協。印度教信仰業報輪回和解脫的理論,并以信仰、祭祀和瑜珈修持為獲得解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