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在繪畫結構表現方面主要有以下眼球、眼眶、眼皮、眼縫等。眼球略呈為球體,黑眼球部分位于眼球的前方;眼眶則呈近于方形,上下眼眶交接處內陷;眼皮位于眼球的外部,對眼球起到保護作用;眼縫位于眼球的中下部分,在眼睛閉合時呈線狀。
眼睛的形狀
眼睛從不同角度看呈現不同的形狀。在正視的情況下,眼睛為平行四邊形,內眼角略低、外眼角略高。眼睛在側視情況下,外部形狀呈現出三角形的形態,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看見外眼角。在半側視時,眼睛接近于五邊形。
畫眼睛時,首先要用較長的線條畫出眼睛的外輪廓,用筆要輕些,以便于在繪畫時能夠把這些線條覆蓋住。其次用較短的線條對眼睛進行細致刻畫,這個過程也要求用筆不要太重,用線也不要太長,用短細的線條逐漸畫出眼睛的型和結構。第三用鉛筆顏色的深淺變化來畫眼睛的明暗效果,在畫眼睛明暗時,要注意不要一次畫完,要經過幾次描繪才能畫出最后的深淺程度。畫上眼皮下的內部時,畫的次數較多,畫出的顏色也較重,在畫黑眼球和瞳孔時,要注意在其一側留一小處不畫,讓其具有一種空靈、透氣的視覺效果,這樣畫出的眼睛才能夠傳神。下眼皮的刻畫用色較淺,能夠突出眼睛的神韻。
鼻子對人物頭部畫法具有重要作用,鼻子的表現好壞直接關系到人物頭像畫的是否成功。
鼻子的結構分為骨頭、肉質兩部分。而鼻子的骨頭又分為鼻骨和鼻軟骨兩部分,鼻骨位于兩眼間的眉心部位,為硬質骨骼,視覺效果向內凹陷。而鼻軟骨則從眉心向下至鼻頭上方,為軟質骨骼,向外突起,具有膨脹感。鼻翼為肌肉質地,所以也具有膨脹的感覺。鼻子不管從正面還是側面都呈現為正三角形,鼻孔位于三角形底部,所以在正視效果下畫的時候,鼻孔的上下直徑要短,左右直徑要長,這樣才符合鼻子的結構。
鼻子畫法
在人物頭部素描寫生時,使用線條是非常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用線要具有空靈、透氣的視覺效果,也就是說,畫的時候起筆要輕,行筆要重而收筆也要輕些。下面談具體步驟:第一部是先用長直線條畫出大的形狀,并且要把鼻子的結構交代清楚。第二部是找細致的形,這個部分就可以使用較短的線條進行表現。第三步是鋪設大的明暗關系,畫的時候在背光部分用統一的色調畫出它的深淺程度。第四步是細致刻畫,也就是要把鼻子的高光、亮面、交界線、暗面及反光充分的表現出來。致次,一幅較為理想的素描人物頭像中的鼻子就已經畫好。
我們在畫嘴唇的時候,首先要觀察一下所要畫的對象的嘴唇的形狀,不同的人的嘴唇有不同的形狀,有點人嘴唇厚實,有點人嘴唇較薄,同時上下嘴唇的前后關系,不同的人也存在大同小異的區別,所以我們在畫之前就要認真的觀察,仔細的思考。
嘴唇由鼻子底部的人中開始往下到下吧,介于下吧與人中之間,分上嘴唇與下嘴唇,我們起形的時候,要注意上下嘴唇的一個圓潤的特點,線條要平緩,圓潤,上嘴唇與下嘴唇的銜接的交界線需要重點刻畫一下,還有就是嘴角的刻畫,嘴角隨著年齡的不同形狀也存在差異,有的人嘴角上翹,有的人是平的,也有的人往下等等,應人而異,我們大型的時候一定要觀察仔細了,大型的時候上嘴唇在下嘴唇上的投影大概帶一下,下嘴唇在下吧上的投影也稍微帶以下,另外嘴唇的邊線千萬不可以勾的太重,要為后面的明暗處理留出余地。
對于素描人物頭像來說,畫好其中的每一個器官,對形象的把握是極其重要的,而耳朵在人物頭像繪畫五官中占據著極重的分量。在對人物頭像耳朵的表現時,要從以下幾個步驟逐步進行:
首先要找準耳朵的外部形狀:耳朵的外部形呈半圓狀態,有耳廓、耳孔等結構,在進行繪畫表現時,要先用直長線條大體畫出耳朵的外輪廓,與此同時還要考慮畫面的構圖安排。
第二部是刻畫出耳朵的局部形狀,這個階段要用短直線條表現,便于把形畫的較為準確,用線時力度要輕一些,便于修改。第三步是畫大體的明暗,這個步驟要把耳朵的大的明暗效果較為簡練的勾畫出來,使用型號較淺的鉛筆,如HB、H等型號。畫時采用網格交叉線重復進行繪畫。畫的時候要注意用筆力度的輕重變化,一般情況下,每根線條入筆和收筆較輕,中間行筆較重,這樣畫出的形才更具有輕靈、通透的視覺效果。第四部是細致刻畫,這個環節要求畫者要對寫生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了解,充分理解耳朵的黑白灰層次變化,以及灰色調的過度。畫時按耳朵不同部位的受光所產生的明暗變化來確定畫的遍數,一般最重的部位要畫五到七遍才能完成,而直接受光部位要留白,充當高光(也就是對光的直接反射部位)效果。這樣反復多次,才能把耳朵的素描效果表現的更充分。
當然,我們在學習素描頭像的過程中,一定要形成繪畫觀察的整體觀念 。有一句藝術格言“畫鼻子時看耳朵”,因此實際寫生時當然不可能各局部同時畫,但看對象時應縱觀全局,各個部分的關系以一次觀察所見為標準,不能以數次觀察、不同時間所見為標準。因為在素描寫生中沒有任何孤立的東西,它是秩序、綜合關系所形成的和諧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