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長時間反復的教學和學習實踐驗證:“3461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簡單而實用的一種方法。
入格階段:是學生初步了解學生學習方法的一般格式,主要通過模仿的形式產生。
立格階段:學生已經具備自學的能力并形成了習慣。能穩定地使用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習過程和學習環節完備而健全,學習方法實現了習慣化的要求。
破格階段:學習方法本身和獲取知識一樣,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那么當學習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又需要學習方法的更新來適應新的學習任務的要求,例如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學習方法就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破格是學習方法發展的一個轉折期。
無格階段:學習方法發展的較高階段,能充分認識各學科的學習規律,在無意識中完成對知識的認知過程。
雖然不可能有共同的學習方法,但是有一種學習習慣卻是共同的,那就是自學,而正確的學習方法遵循的是循序漸進,熟讀精思,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單一的問題系統化,把孤立的問題全面化,把簡單的東西細節化,而這就是3461系統學習策略的出發點。
3個過程實際上是指,對于基礎知識或者新的知識點,同學們應進行3輪反復認知(即理解、消化和融會貫通)的過程。
學校學習:學校學習是主要、重要的學習方式。大多數基礎知識都來源于學校老師的傳授。老師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點,要認真去聽,認真做筆記,不懂的馬上記下來,以備后面的家庭學習。
家庭學習/夜修學習:這是學校學習的補充。家庭學習/夜修學習時,要將當天課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進行消化。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如果缺了這一步,不能做到當天及時復習,那么可以說,在第一步當中你所做的筆記只是徒勞。
再學習:周復習。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點之間是融會貫通的。面對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階段,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和認識。
學:就是接受新知識。在校學習要緊跟教師的講課進度,基礎的知識點一定要理解消化,出現了差距一定要及時彌補,不能放棄疑點,否則積少成多,會嚴重影響聽課的質量,增加自己在基礎知識這一塊的學習負擔。
同學們要做到每天復習,并且應該先復習,再做作業。復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當天作業的正確率和做題速度的快慢。
查:就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檢查,作業和考試是查的主要方式。查是對第一個環節學習效果的檢驗。
老師通過布置作業或安排考試的方式來檢測同學們對知識點是否掌握。寫作業和考試都并不是老師的目的,目的是通過“查”讓同學們了解自己知識點的漏洞。
改:就是對知識漏洞進行修補。建立錯題本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建立和使用錯題本呢?建立錯題本也是個大學問,在這里先簡單地介紹一下:
1、給每科都建立一個錯題本;
2、在開始當天的每一科作業之前,先把昨天該科目的錯題整理在錯題本上。
3、對每道題都要做錯誤過程陳述、錯誤原因分析、錯誤類型總結、后將正確解題過程寫出。如果有多種方法也應該列出來。
納:即知識的歸納,要進行知識點歸納,必須先做好以上三個環節。
預習習慣:提前發現新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預習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階段時間的控制分為三種:日預習,單元預習,學期預習。
2、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如果是以前沒有預習的學生不要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都搞提前預習,這樣會感到時間不夠,造成學習壓力,可以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先預習,再逐漸增加學科。
聽課習慣: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和關鍵環節,要記課堂筆記,留意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聽課要注意的問題:
1、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2、聽課時要結合自己的個性需求去聽
3、積極和老師互動
4、處理聽課和記筆記的主次關系
復習習慣:復習時要對照課堂筆記抓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這個習慣應該融合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是專為考試準備的。復習也需要注意分為日復習,單元復習和全面復習。
作業習慣:作業要控制時間,提高正確率和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提高應試能力,我們認為,作業習慣決定了考試習慣。
作業的基本要求:注意力集中,時間合理控制。基本過程:審題,思考(尋找解題途徑)、正確解題、檢查。
思維習慣: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應該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等方面的聯系,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做到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習慣。
作息習慣:要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很關鍵的一點。
把一個終極計劃劃分成一個個階梯式遞進目標,然后一步步實現它:
1、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擬訂一個學習計劃。
2、管理好自己的知識,定期做一個小結,把自己的知識系統化。
3、管理好自己的漏洞,做一個深層次的試卷分析。
做好學習計劃以后,關鍵的就是定時定量地完成學習計劃,把它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