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的分水嶺?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很快!是性格和學習兩方面的分水嶺。
這個時期的學生,他們的注意穩定性已有原來的20分鐘發展到25分鐘左右。如果教師能把教學組織好,學生在四十分鐘內,能夠保持注意的穩定而不出現疲倦現象。
小學三年級學生,觀察的精確性明顯提高。低年級小學生觀察事物極不細心、全面,常常籠統、模糊,只能說出客體的個別部分或顏色等個別屬性。對事物間細微的判別難以覺察,不能表述。例如:在剛學寫字時,常常不是多一筆,就是少點,形近字常混淆。而三年級的學生觀察的精確性明顯提高。
觀察也有了一定的順序,即能把觀察到的點滴材料進行加工,使觀察內容更加系統化。此外,在觀察時,不僅僅能看到表面的、明顯的、無意義的特征,還能看到事物之間的關系,并能揭露出事物的有意義的本質特征。如:有位老師將語文課本第三冊《美麗的公雞》這課的插圖涂上色彩,并予放大,讓學生觀察。三年級的學生觀察的深刻性有較大的提高。他們不僅僅能看到公雞的大約雞冠,美麗的羽毛和金黃色的爪子,還能看到公雞站在水邊欣賞自己的形象,表現出洋洋得意的驕傲神態。這也就是說,孩子的抽象思維的得到了發展。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均有了明顯的發展。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在口頭語言發展方面,言語形式由對話向獨白過渡,獨白的形式日趨成熟。書面語言也趕上了口頭語言。在正規語言教學指導下,小學教師三年級兒童初步了解了一些語法、修辭的知識,書寫技能迅速發展,并學習了一些寫作知識,使書面語言得到迅速發展。
從以上幾個方面,都可以說明,小學三年級,是孩子性格和學習兩方面的分水嶺。
以下轉載兩篇文章,幫助理解!!
(一)
今天,我和大家主要交流三個問題:1、三年級學習與一二年級學習的不同,讓各位家長對三年級學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2、三年級的學習方法,以便家長對孩子進行指導;3、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與家教策略。
三年級學習與一二年級學習的不同
進入三年級之后,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一般會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我的孩子經過兩年的鍛煉,已經適應環境了,養成習慣了,不需要再和一二年級那樣去關注孩子了,可以松口氣了。另一種是認為我的孩子沒問題,一二年級每次考試都是90多分,基礎不錯,放心了。其實三年級學習與一二年級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三年級是低年級向高年級轉變的過渡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了些變化,性格也開始逐漸形成,可塑性也大,這一時期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也是為今后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時期。與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的學習相比,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
一二年級的學習,學習內容是比較簡單的,語文主要是識字教育和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數學主要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接受知識比較直觀,如語文的學習,一年級主要是拼音、識字、組詞;二年級主要是識字、組詞、造句。老師的教學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觀性,而不是強調知識的完整體系。
進入三年級以后,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學習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時,語文開始有了作文,數學更多了文字應用題,英語、電腦等課程相繼開設,這些學科知識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三年級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 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明顯
進入三年級以后,隨著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三年級學生心理波動的變化,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波動會很大,同時也會出現明顯的分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兩年多來的成績顯示:
(2)三年級被稱之為小學階段的'分水嶺',往往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
一般來說,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適應和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勢,成績的差異逐漸明顯。尤其到了三年級后半學期或四年級學習階段,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其它等學科課程的相繼開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表現得越來越突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對三年級的學習都不敢放松,稍一放松,學習就會開始出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與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狀況。
(3)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工夫所呈現的差異。
學習優秀的學生由于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習往往顯得輕松自如而依舊學有余力;學習困難的學生則忙于應付,事倍功半,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學習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對待學習是否輕松的狀態,是判斷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依據。
3、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
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的學習,在學校里,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老師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的學習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自制能力,所以,帶有明顯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一旦離開教師和家長,不少學生往往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無法自覺的安排學習。
相對來說,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松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拋至腦后,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游戲、動畫武打電視、光盤,玩耍等等對學生都會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為影響學習的因素。有些學生自制能力比較脆弱,還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就能保持相對持久和穩定的學習狀態。總體看來,三年級學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的年齡。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習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
(二)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您們好!
通過孩子大家或許已經知道了,我今年擔任三年級四班的語文課兼班主任。很高興因為孩子,我們走在了一起。今天利用班級博克和大家說說話。
這學期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了,我和孩子們很熟悉了,看著他們熱情洋溢的笑臉,我真地感到了一種為人師的幸福。孩子們升入了新的年級,換了新的教室,面對新的老師,開始新的課程學習,每個人都有一種興奮與憧憬,有一份希望與向往。三年級是小學階段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尤其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轉變時期。
下面,我針對期中考試卷把這個年級的語文學習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首先,語文考試中的分數比例有所變化,100分的試卷,基礎知識僅占20--30分,閱讀題占30--40分,作文分30分,出現了以前您的孩子在一、二年級語文一直是滿分,而升入三年級后卻只考了七八十分的情況,并且學生語文成績開始拉開層次。從試卷的分數比例大家不難看出升入三年級后語文學習中閱讀和習作的重要性,而且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久就會出現兩種語文學習情況:一種是有的孩子習作如筆下有神,而有的學生一寫作文就頭疼……從三年級開始發愁,什么時候是個盡頭?隨著年級的升高,閱讀、習作只能越來越重要!
想提高孩子的寫作閱讀水平,有個最好的辦法——讀書,拋開考試這樣的功利心,讀書永遠都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恰逢孩子上三年級,有一定的識字量,比起一二年級讀書會更順暢,是開始大量閱讀的好時機。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給教師的建議》里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好求知、品行端正、值的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
因此,我需要大家的支持,請您給孩子當好榜樣,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和孩子一道,安靜的每天讀書半小時。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小時,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如果你在躺著看電視,又怎么去要求一個孩子端坐著讀書?
其次,和孩子討論讀書的收獲,哪怕是短短的幾分鐘的交流,既鍛煉了孩子的理解歸納能力,也鍛煉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再次,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時允許孩在書上圈點勾畫,孩子人手一本摘記本,可隨時摘記好詞好句。閱讀——積累——寫作——不斷地閱讀——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習作,是語文學習的成功之路!
本文轉載自小馬過河----三尺講臺就是我的陣地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