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孫悟空明顯不服唐僧,如果不是緊箍咒管著,早就辭職不干了。所以,唐僧沒什么領導力。但是孫悟空對觀音菩薩畢恭畢敬。悟空打死強盜,第二次被唐僧趕走,可憐的猴子走投無路,來到落伽山找觀音菩薩哭訴。說明他是認可觀音菩薩的。
孫悟空為什么對觀音如此尊重呢?因為觀音有高超的領導藝術,以下這7招訓猴術(意即馭人術),對現在的管理者來說,很有借鑒意義。
悟空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把一個愛動的猴子差點給憋瘋了。后經觀音菩薩點化,五百年后有位高僧(唐僧)會從這里經過,只要讓他把貼在山上的封印摘掉就可以重獲自由。這是給悟空指出了一條明路,孫悟空能不感激她嗎。
解救別人于危難之中,必獲其人赤膽忠心。歷史上這樣的典故很多,如齊國把孫臏從魏國解救出來,把龐涓打得落花流水。秦穆公解除了百里奚的奴隸身份,并委以重任,留下了“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的佳話。
點評:員工有危難的時候,你幫了他很大的忙,他好意思背叛你嗎?
為收服紅孩兒,猴子來請觀音。觀音把手中的玉凈瓶丟到海里,裝滿水后,觀音菩薩沒有去拿,而是叫悟空去拿。悟空大大咧咧就去了,可是“莫想拿得他動。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悟空大為羞慚,然后給自己開脫,說跟妖怪大戰了一場,耗盡了力氣。只見觀音走上前,單用一只右手,就輕輕拿起玉凈瓶。菩薩道:“你這猴頭,只會說嘴,瓶兒你也拿不動,怎么去降妖縛怪?”菩薩這手段,真是高明!不動聲色就讓孫悟空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
點評:遇到自以為是的刺頭員工,適當的時候要露一手,這叫震懾立威。
孫悟空最怕什么?最怕唐僧念咒。每當唐僧念緊箍咒時,孫猴子“痛得豎蜻蜓,翻筋斗,耳紅面赤,眼脹身麻,”連連討饒,再也不敢肆意妄為。悟空很明白,緊箍咒是觀音菩薩的寶貝,自己連唐僧都惹不起,何況觀音呢。
古代,將軍在外打仗,皇上都要把他們的家眷安置在京城。用意有兩個,一是施恩示好,讓將軍沒有后顧之憂,還有一個原因很厚黑,捏住將軍的軟肋,防止他們擁兵作亂。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此道高手。
點評:沒有人愿意被管理,捏住他的軟肋,乖乖服從你的領導。
悟空的師傅是菩提祖師,他在教授孫悟空本領之后,就把悟空逐出師門,并說:“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把你剝皮銼骨?!?后來悟空遇到困難曾經找過師傅,已經不知道何處去了。師傅都不給自己撐腰,自己沒有后臺,而觀音的師傅是如來佛,所以他是斗不過觀音的。
職場中,經常有人夸耀自己認識誰誰,有的領導故意當著下屬的面,表現出與某個大領導關系密切,其實這都是馭人術而已。那意思就是警告下屬,不要在我面前玩小動作,我是有后臺的,你根本扳不倒我。
點評:管人,有時需要扯旗借勢。在下屬面前保持一點神秘感,人們會憚而服之。
在取經路上,孫悟空求助觀音菩薩是比較多的。一有了困難,就去找觀音求援,據統計,西游記中觀音菩薩一共幫了悟空八次忙,比如收服黑熊精和紅孩兒等等。而且,觀音是真心幫助悟空,只要悟空來找她,必是有求必應。特別是在五莊觀那一次,孫悟空把鎮元子的人參果樹推倒,鎮元子不依不饒,最后是觀音菩薩出手把人參果樹給醫活。觀音還埋怨孫悟空沒有第一時間來找她,而是去海外仙山找別人。那意思很明顯,你竟然拿我當外人,太不夠意思了。
點評:作為領導,要給下屬協調資源,解決問題。明哲保身,遇事則推,不會有人服你。
悟空有一次跟觀音菩薩訴苦:“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傻了吧唧的凡僧,猴年馬月才能到達西天?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還成什么正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然后開始耍賴。觀音先是給悟空做了一番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最后道:“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庇谑强犊厮徒o悟空三根毫毛,而且許諾給悟空:叫天天應,叫地地靈。悟空一看,領導夠大方!還有什么可說的,玩命干吧。
點評:讓下屬賣命,你得舍得給好處。整天洗腦灌雞湯是沒用的,誰都不傻。
通觀西游記,觀音菩薩對悟空真心不錯,從不擺什么領導架子,時不時跟悟空開個玩笑,“你這潑猴”更是經常掛在嘴邊。第四十二回寫道,觀音說:“悟空,我這瓶中之水,與龍王的私雨不同,可滅那妖精的三昧真火。讓你自己拿了去吧,你卻拿不動。讓善財龍女與你同去吧,你又不是什么好人,專一只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凈瓶又是個寶物,假若騙了去,我上哪去找你呀”悟空抱屈說道:“可憐!領導你多心了。弟子自從入得沙門,早就不干那偷雞摸狗的事了?!眰z人開起了玩笑,說明觀音的親和力還是很不錯的。
點評:領導者保持威嚴是有必要的,但要威而不遠,嚴而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