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YoYo
最艱難之學,莫過于懂得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
01
幾天前,周潤發接受了韓國電視臺MBC一檔名為《真實故事探索隊》節目的采訪。
訪問一開始,主持人就問到了最受韓國觀眾關注的話題:裸捐56億。
一年前,周潤發和妻子陳薈蓮曾聯名對外公布:
他們已經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捐出全部財產56億港元,用來資助慈善事業。
消息一出,中外媒體都為之嘩然。
四面八方傳來同一個聲音,確認消息是否屬實。
在這次訪問中,周潤發不可避免地又被問到了這件事。
他不僅給出了正面回答,且首次提到了捐款緣由。
“錢不是你能永遠擁有的。這些錢用來捐給有意思的機構,或者有些人需要這些錢,捐給他們挺好的。”
早年間,黃霑就曾說過:“發哥早已看破財富。”
發哥自己也多次表明:“人越成長,越發現,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顆安寧的心,過著平凡又快樂的生活。”
和感情相比,和健康相比,和生活相比,人生最沒價值的,就是錢。
02
金錢名利易得,知心伴侶難求。
80年代的香港風傳過這么一句話:“再紅紅不過鐘楚紅,再發發不過周潤發。”
作為一名風頭正盛的演藝巨星,發哥的感情生活一直備受矚目。
人們好奇,到底是哪位風華絕世的俏佳人能夠跟發哥攜手。
但誰也沒想到會是一個并不美艷,甚至有些“干癟”的姑娘。
更沒想到,這兩人的手一牽,就牽了32年。
三十多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發哥第一次見到了發嫂。
她頂著一頭蓬松短發,隨意地穿著T恤、短褲和拖鞋,笑容燦爛地跟發哥打招呼。
而這一笑,就笑進了發哥的心坎里。
在接受鄭裕玲采訪的時候,發哥說過這么一段話:
“太太就像一面鏡子,望到她就好像望到自己。
同她結婚這么多年,我倆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甚至最多都沒有分開過幾個鐘頭。
平時假如不拍電影,我比較喜歡待在家里,不過我在家里很少說話,但是太太基本上市話說不停,比較喜歡講。
有時成天被她說得都會覺得有點煩,但聽不到她的聲音,又會感到不習慣。”
發哥在熒幕中扮演過很多有情有義的角色,而生活中的他更是一個寵妻狂魔。
他所有的片酬都是交給發嫂保管,自己每月只要800塊的生活費;
不拍戲的時候就去菜市場買菜,做一桌發嫂愛吃的飯菜;
知道發嫂愛吃蟹,每年蟹上市的時候一定留心購置;
結婚三十多年來,每一年的生日,他都會給發嫂驚喜。
無論走到哪里,兩人的手都是緊握在一起的。
他們一起經歷了喪女之痛,一起面對舞臺的閃耀輝煌,一起走在大街小巷吃吃喝喝,一起去菜市場感受人間煙火,一起去看遍世間各地的美景......
劉墉在《沖破人生的冰河》里說:
“當我們年齡漸長,愈來愈覺得錢之可貴,就可能用錢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愛情。
豈知在這世界上,沒有錢之前,早有了愛。
當我們沒有賺到錢之前,早賺到了愛。
我們因愛而來到人世,有一天離開,帶不走錢,只帶得去滿懷的愛。”
金錢名利易得,知心伴侶難求。
03
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物。
今年國慶檔,影片《無雙》上映,且很快成為了黑馬,票房口碑一路領先。
除了發哥精湛的演技之外,更引發觀眾討論的,是他幾十年如一日保持的良好身材。
西裝革履,身姿挺拔,利落瀟灑,誰能想到擁有這樣好身材的他如今已經63歲了呢?
記得早些年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發哥就分享過,他的人生座右銘是開心、快樂和健康。
“快樂和開心,都必須以健康為基礎。有好的身體才可以享受好的人生。
以前我拍電影透支了好多,后來我漸漸懂得了,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所以我現在要補回來。”
幾十年來,發哥幾乎每天都堅持運動。
9月底,他到北京宣傳電影的時候,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朝陽公園一個跑步的身影。
而爬山,更是他的最愛。
不僅自己爬,還帶著身邊的朋友一起爬。
在《魯豫大咖一日行》中,他就帶魯豫去爬了山,甚至生日,也是通過爬山這項運動來慶祝。
他說錢財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作為一個藝人,努力保持最好的狀態去示人,是一個藝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島由紀夫說:“人生只有這么一回,為何不多加珍惜短暫無常的身軀,予以鍛煉雕琢呢?”
人生上半場,拿命換錢;人生下半場,拿錢卻不一定能換來命。
04
追求藝術的人生,錢不過是附庸。
導演李翰祥說:“周潤發是有史以來最好的華語男演員,周潤發遠走好萊塢代表著香港最輝煌時代的終結!因為只有周潤發主演的電影里黑幫電影和浪漫英雄主義電影才是藝術。”
四十余年的演藝生涯,他留下了太多經典的熒幕角色。
許文強,小馬哥,高進,阿郎,李慕白......
有的瀟灑狂狷,有的風流倜儻,有的義薄云天,有的儒雅飄逸......
每一個人物在他的演繹下,都格外鮮活。
而如今已過耳順之年的發哥也在漸漸淡出熒幕,不是因為自己年歲漸高,而是他對角色、對電影更加挑剔。
他有大把賺錢的機會,但如今的他更想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真正愛做的事情。
他說現在拍戲不是為名,也不是為錢,只是自己喜歡而已。
而除了拍戲之外,他還有一大愛好,就是攝影。
從還在香港無線電視藝訓班時,他就喜歡在閑暇之余扛著相機四處奔忙,定格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間。
香港知名攝影師夏永康說:“要拍風景,一般的攝影師都比不上發哥,香港拍風景最好的人一定是發哥。”
但其實發哥的取材非常廣泛,除了風景,還有靜物、人像、等等。
1997年,在迎接香港回歸的一次大型影展上,他拍攝的一幅以逆光的西紅柿為全景的照片《晶瑩》,奪得了三等獎。
2009年,他與友人黃貴權合辦了《香港印象》的黑白攝影展,展出了2004年后拍攝的41幅照片,都是香港市民的生活照。
后來影展所得的全部收益,他全捐給了香港紅十字會。
在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時候,他為鞏俐拍攝了一張照片,售價高達318萬元,也于2011年捐給了嫣然天使基金。
他偏愛用大畫幅的黑白膠片來演繹自己于“演員”這個身份之外對世界的另一種解讀。
他說:“黑白很有味道,很有六十年代的特色,放一百年都沒有問題,就像陳年果皮一樣,有一陣香味。”
演員鄭伊健對發哥非常欽佩,他曾動情地說:“當很多明星整天想著如何炒作自己時,發哥已經做回普通人了。”
比起腰纏萬貫的明星,周潤發更想做個怡然閑適的藝術家
05
對錢,能拿得起,更能放得下。
西方哲人蒙田說:“人生最艱難之學,莫過于懂得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
但這一門艱難的學問,發哥早就參透。
在拍攝《縱情四海》時,發哥曾調侃“饅頭泡在稀飯里=粥(周)潤發”。
饅頭加稀飯,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不買名車,不買游艇,一個月消費只需800塊;
在一檔《我要問發哥》的節目中,有人向發哥提問:“發哥你用的手機是蘋果還是三星?”
發哥的回答是:“諾基亞。”
而這個老款的諾基亞,陪伴了他十多年,在完全無法使用之后,他才撿起了發嫂用剩下的智能機接著用。
他穿衣也不講究名牌,最常光顧的是平價的秀水街。
比起在燈紅酒綠的名利場推杯換盞,他更喜歡逛逛嘈雜熱鬧的菜市場,和小攤小販閑話家常。
他說:“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生活中最難的不是賺到了多少錢,而是如何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以一種簡單而無憂無慮的方式度過余生。”
就像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說的那樣:“把手握緊,里面什么都沒有;把手松開,你擁有的是一切。”
金錢名利,繁華耀眼,稍有不慎,人就容易迷失其中。
倘若淪為金錢的奴隸,哪怕腰纏萬貫也只是個可憐人。
只有保持清醒,看破財富,才能成為金錢的主人,做個俗世的幸福人。
人活到極致,就是周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