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是內部情思意境與外部自然山水相互作用的最終產物,二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并且以外養內,復而寓內于外,相互交織,非各自為政,相互對立。“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強調了在繪畫創作中,內外呼應,以外養內之功。畫內之事、畫外之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藝術創作的兩個方面。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在伏案揮毫的同時,不僅要關注豐富多彩的現實美、自然美,更要注重精神力量、藝術修養、筆墨功底等后天形成的創作能力。因為前者能幫助我們開拓心胸,培養審美情感,獲得藝術創作的動力;而后者讓意識中的情思意境、審美感情化為現實,并真正達成自然美、客觀美到藝術美的突破。
湯勝天作品
伍蠡甫先生非常注重山水創作中的畫內之事與國外之功的經營,他認為畫外之功可以大大地促進畫內之事,優秀的畫家,既以外養內,復寓內于外,彼此交織,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強調的是以外養內而。見山見水,觸景生情,胸中了了,方可下筆。則指出了寓內于外的重要性。古代國學多有涉及,但各有側重,時至今日依然是山水畫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連環畫。四小名旦'之稱的顏梅華先生之所以能成為當今中國畫壇具有多方面建樹的藝術家,除了轉益多師、博采眾長、廣泛地汲取藝術素養、苦練畫內之功外,還由于他除了'愛圈外、還愛讀書,更偏愛文學和歷史',在國外之功上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湯勝天作品
事實上,畫內之事與畫外之功是藝術創作的兩個方面,有機地聯系著。伍蠡甫先生在論畫外之功時,指出畫外最大的功即是豐富多彩的自然美、現實美,它們幫助我們開拓心胸,培養審美感情,獲取藝術創作的動力:
我們將不急于酷似當代某某名家的一山、一石、一竹、一木,或重復他們的皴、點、潑、染了。換而言之,必須除'內'的某家程式,才能吸收'外'的豐富養料,把自然奇觀化為我有,并為我用,這樣,畫外之功必然大大促進畫內之事了。
湯勝天作品
這里值得非常注意的是伍蠡甫對自然美、現實美的重視程度,并把它們列為第一位畫外之功,并非沒有道理。董其昌曾說過:‘畫家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意思是山水畫家應在藝術遺產和文化修養的基礎上,學習自然。現實美、自然美,再加之客觀美,是指導創作的第一要義,在不同時代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畫家畫內之事運籌得如何,取決于他們看到的現實,觀照的事物。人從呱呱落地之日起,就頻繁地穿梭在“內”、“外”兩個世界尋找美,發現美,并創造美。每個時代的現實美有著各自的時代特征,如果在繪畫創作的時候,不論客觀,一味地依舊法而造之,又有何現實意義? 客觀是指導人類實踐最好的老師,在千變萬化中,找尋一條自我生發、自我生長的道路。對外部美的觀察,是塀除程式、創造新法的最佳途徑。就伍蠡甫而言,正是由于對當時社會的觀察,使其提出 '承故納新' 的論斷,并將現代構建物、西方繪畫結構與技法融入其中國畫中,創造出屬于那個時代的作品。
文章來自于微信公眾號《藝術導讀》 公眾號ID:daodu777 ,也可添加小編微信(xiaopeng332011603)投稿、定制、咨詢文中所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