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即使檢測已經呈陰性,新冠帶來的種種癥狀通常也不會立即消失,這包括嗅覺和味覺的減弱、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脫發、疲勞和頭痛等,這些癥狀可能持續數周、數月或更長時間。關于這種病癥的定義與診斷測試,醫學界目前尚未擁有統一的共識,但專業人士仍提供了一些建議——如果感到長期的、持續的不適,你可以做些什么。
PHOTOGRAPH BY JACKIE MOLLOY
2022年6月,Michele Hart在感染了新冠后檢測結果呈陰性,幾天后,她便開始參加工作的視頻會議,但每次結束會議,她都需要爬回床上休息。在檢測結果呈陰性1周后,她的整個周末依舊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作為一名狂熱的跑步和徒步旅行愛好者,因為疲憊的身體和沮喪的心情,她不得不停止這兩項運動,并開始擔心自己是否還能恢復如初。
45歲的Hart是一名學校課程公司的產品專員,在最初的10天里,她說自己每天至少會在谷歌上搜索一次:“我什么時候才能好起來?”答案卻都不太有建設性,只是泛泛而談:“堅持住,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PHOTOGRAPH BY JACKIE MOLLOY
一位有著新冠感染后長期癥狀的患者開始了她的一天,她正在檢查室等待著預約的醫生。作為一名現役運動員,自從她出現長期新冠癥狀后,她更容易疲勞,她不得不重新練習如何運球。
當人們的新冠檢測呈陰性時,新冠感染癥狀通常不會消失,并且10天后依然會有癥狀。這些癥狀可能持續數周、數月或更長時間。在一項關于新冠感染癥狀的最新研究中,蘇格蘭的研究人員調查了31,000多名有癥狀感染患者,發現其中42%的患者在感染開始后的6到18個月內并沒有完全康復。
但是,新冠感染癥狀的持續何時會正式轉變成“長期新冠”?人們又該如何判斷呢?
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神經學專家Michael VanElzakker表示:這些都是棘手的問題,目前并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新冠感染后的長期癥狀雖然是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但并不是一種具有特定醫學標準和明確定義的疾病。沒有單一的診斷測試來確認它,也沒有簡單的方法來解釋是什么導致了這些癥狀。許多研究正在進行,同樣的,答案也仍在研究中。VanElzakker 說:“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么有些人似乎完全康復了,而有些人卻沒有?”
在醫學上,對于這種疾病應該被叫做什么、它會有哪些癥狀、一個人在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之前必須患病多長時間、或者到底有多少人經歷過這種疾病等問題,目前并沒有達成共識。
在疑似或確診新冠感染后,癥狀需要持續至少3個月,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COVID-19后遺癥的定義。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認為4周的時間足以懷疑是長期新冠癥狀了。
經過多項大型研究,目前仍不清楚有多少人患有長期癥狀,并且這些癥狀范圍很廣。在德國進行的一項研究確定了96種潛在癥狀,并在之前感染過的人身上發現了大多數。對于青少年來說,最常見的癥狀包括疲勞、咳嗽、喉嚨痛、胸痛、頭痛、發燒、腹痛、焦慮和抑郁。對于成年人來說,頻繁的持續癥狀包括氣味和味覺變化、發燒、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胸痛、脫發、疲勞、疲憊和頭痛。
蘇格蘭的這項研究同時考慮了26種持續性癥狀,包括頭痛、味覺和嗅覺喪失、疲勞、心悸、便秘、呼吸困難、關節疼痛、頭暈和抑郁。但使診斷問題復雜化的是,那些新冠感染檢測未呈陽性的人也經歷過許多相同的癥狀。在蘇格蘭的研究中,42%的人具有一些長期癥狀,而另有6%的人認為他們根本沒有康復。德國研究人員發現,既往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成人、兒童和青少年在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三個多月后,患上新疾病的可能性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檢測呈陰性的人高30%。在10月份CDC調查報告中,調查的4.1萬多人中,約14%的人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至少三個月后還有持續癥狀。
紐約西奈山醫療中心的神經學家David Putrino說,根據研究,似乎有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人最終會出現長期新冠癥狀。他說:“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我的診所里已經擠滿了接下來六個月的等候問診名單。我們都沒時間睡覺,而是全天候地治療這些病人。”
同樣不清楚的是有持續癥狀的人的后遺癥。Putrino說,大多數患者去西奈山醫療中心問診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的護理,即使患者自己感覺沒有完全恢復,但在前三個月內癥狀還是有一些改善的,但也有約10%的人完全沒有得到改善。
有些人可能最終符合肌痛性腦脊髓炎或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標準,也被稱為ME / CFS,這是一種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大約10%的Epstein-Barr嚴重病例患者將患上ME / CFS,VanElzakker懷疑這將發生在一部分長期新冠患者身上。
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后遺癥狀最終消失的人,VanElzakker說: “僅僅因為某人在三周后感覺沒有好轉,那并不意味著他們永遠不會好轉。”
專家說,對于有長期癥狀的人來說,了解潛在原因可以幫助治療。一個正在活躍的研究領域表明,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可能會在一些人體內停留,在COVID檢測呈陰性后的很長時間,依舊會導致炎癥和其他癥狀。在一項針對2020年和2021年44名死于新冠感染的人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刺突蛋白在大腦、心臟和腸道等器官中存活了長達7個月的證據,甚至在無癥狀人群中也是如此。研究發現,這種病毒在一些人組織中可以不斷復制長達三個月。
病毒很難在活體患者中檢測到,因為它們不會出現在血液測試中,VanElzakker參與創立了一個名為Polybio的非營利組織,以調查與感染相關的慢性病,如長期新冠。該組織正在資助研究,以收集長期新冠的患者的腸道樣本,以及另一項收集肺組織的研究。他懷疑,確定病毒最終定居的地方可以解釋廣泛的長期COVID癥狀。例如,如果病毒群在腸道中“安家”,它們可能會導致持續的腹瀉。而在肺部,它們可能導致咳嗽和呼吸急促。
Putrino說,隨著研究人員收集病毒庫和其他長期癥狀的可能原因的證據,他們開始意識到個性化護理的重要性。例如,患有嚴重肺炎和插管癥狀的患者可能會受益于肺部的康復,促使這些器官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對于符合ME / CFS標準的勞累后不適的人來說,同樣的康復可能是災難性的。抗病毒藥物最終可能會幫助患有持續性 COVID 宿主的人,但將這些藥物開給每一個長期患有新冠的人是沒有意義的。
Putrino說,如果癥狀持續超過4周,就是時候去找醫生做一個心肺檢查,并進行其他的基本檢測了。如果你已經有癥狀并持續超過12周,Putrino建議尋找熟悉長期新冠癥狀的醫生進行就診,或采取更積極的治療方法。
貝特曼霍恩中心 (Bateman Horn Center) 一家專注于研究 ME/CFS、纖維性肌痛綜合征和相關病癥的非營利組織。其醫學主任Lucinda Bateman說:“仔細檢查身心健康指標可以區分出患者目前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新冠感染后出現的一些健康問題也可能與經歷疫情后的心理壓力、封控管理和醫療資源稀缺有關。”
至于Hart,她的轉折點出現在7月4日,在生病了大約一個月后,她去參加了一場音樂會,發現自己能跳舞了,盡管在那之后的幾個星期里,她癥狀反復起伏,但現在,6個月過去了,她終于恢復了健康。她說:“我大約有6個星期什么都做不了,但之后便開始逐漸恢復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