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醫學科,又稱ICU,
是生命最后一道防線。
在這里,
醫護人員每天都會和時間賽跑,和死神博弈,
為重癥患者帶來生命之光。
ICU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
各種感染風險增加,
大多數情況下家屬不能進入。
ICU的英文全稱是Intensive Care Unit,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加強治療病房”,國內一般翻譯成“重癥監護室”或“重癥醫學病房”,香港則譯為“深切護理病房”。
隨著現代醫學手段不斷提高,學科分級也更加細致,于是就誕生了“重癥醫學”這門學科”。
對于ICU來說,主要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訓練有素的醫生和護士、先進的監測技術和治療手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總的來說,ICU就是以重癥醫學系統理論與實踐為基礎,專門從事重癥患者救治的專業化隊伍的臨床基地。
1. 急性、可逆、危及生命的臟器功能不全,經過嚴密監測和加強治療短期內可得到康復的患者;
2. 存在各種高危因素,具有潛在生命危險,經過有效監護和治療可能減少死亡風險的患者;
3. 在慢性臟器功能不全基礎上,出現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經過嚴密監護和有效治療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的患者。
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癥患者,所以不能像普通病房那樣一個醫生管十幾個病人,一個病區夜班只留一個護士。
考慮到醫護倒班、輪休、下夜班等情況,會根據患者病情安排醫護人員,保證每位患者24小時都能得到醫療人員的監護與治療。護士一般會根據患者病情來分,每位管理1-2個患者,當然遇到特別需要加強護理的也會設置專護,也就是說一名護士只護理一個患者。
因為必須24小時監護,所以就會出現每次跟你談話可能都是不同的醫生,這種情況也不必擔心,因為主管醫生不在的情況下會交班給值班醫生,不會存在不了解患者病情的情況。
因為ICU要對危重癥患者進行嚴密監護與治療,所以常常會有許多少見且高大上的設備。
除了病床、輸液泵、氧氣接口、監護系統等普通病房配備的基本設備以外,ICU必配設備有:心電圖機、血氣分析儀、除顫儀、纖維支氣管鏡、升降溫設備、血液凈化裝置、微量泵,輸液泵等等設備。
當然根據ICU規模不同還有很多選配設備,根據ICU收治患者方向與規模而有所不同。
因為收治患者病情都較危重,監測治療儀器繁多,所以ICU醫護人員在除外基本醫療理論操作基礎上,還有更多的要求。
ICU必須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重癥醫學的基本理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必須具備搶救急危重癥、各項有創操作技能、全面的生命支持知識,能夠較早識別危重癥患者病理生理的變化,對病情作出綜合判斷,從而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另外,ICU里經常會進行一些有創性的操作,比如說深靜脈置管、胸腹腔穿刺,這些操作都嚴格要求無菌化,人員雜亂的情況下會大大加重感染風險。
不過,家屬也不用過于擔心!
一般ICU都會安排家屬探視時間,基本上都在下午,探視時間一般也不會太久,比如我們探視時間在每天下午15.30到16:00,只有半個小時左右,所以家屬一定要把握好時間。
很多患者家屬最關心的就是患者的吃喝拉撒。
經常會有家屬問道:
患者入住ICU以后,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患者的營養方式,對于不能耐受腸內營養、胃腸道術后或者胰腺炎等不能進食的患者來說,一般會禁飲食,此類患者如無血流動力學紊亂則會采取靜脈營養,會根據患者身高體重輸注相應劑量的營養制劑。
對于胃腸道可以耐受但氣管插管或因為其他原因無法自己進食的患者一般會留置鼻胃管,經鼻胃管鼻飼流食、腸內營養液等營養制劑。當然也有少數患者可自行飲食,醫師會根據患者病情囑流食、半流食、普食、糖尿病飲食等。
護士會根據醫生開具的醫囑通知家屬送飯,當然有的ICU也會給患者提供專業餐食。
重癥患者經常會使用到心電監護、氣管插管、呼吸機、留置胃管、留置尿管、術后引流管、中心靜脈穿刺管等,病人會因為疾病本身原因出現躁動,也可能因為入住ICU出現焦慮、煩躁不安甚至譫妄,患者可能試圖拔掉各種導管,即使部分意識清的患者在睡眠中也可能無意拔掉各種導管,另外過多的肢體活動不僅影響監測結果,而且會嚴重干擾治療,甚至出現生命危險,適當的約束對治療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普通大眾對ICU的第一印象估計就是收費高,那么ICU為什么會收費這么高呢?
入住ICU的患者必然是疾病危重導致必須入住。
費用主要分為兩類,非藥物開銷類,藥物開銷類。
藥物開銷
ICU每個床旁常會用到呼吸機、心電監護、氧氣系統、輸液泵等,以及各種床旁檢查設備;另外還需要無菌、空氣和溫度調節等很多方面輔助設施設備。同時,ICU患者病情變化速度是最快的,要想最短的時間內確診病情到生命情況,就要全面及時的檢查監測,檢查費用也相應較多。
所以希望大家打破對ICU的恐懼,在病情需要時及時轉入ICU進行監護及治療,不要使病情拖延,耽誤治療時機。同時大家應該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這樣才能使患者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