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初入科研之門的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導師給了一堆文獻,說回去看吧。我們拿回去之后,看到的卻是和英語課上所學到的不一樣的英文。好多的專業詞匯,讀完之后,不知所云。甚至查遍了所有的生詞,讀完之后,仍然不知所云。我們不知道可以從文獻里得到什么,也不知道導師為什么讓我們看這些文獻。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
同學們,不要氣餒,也不要灰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既然已經讀研了。證明我們之前已經有了功底,具備了搞科研的基本素質。只是我們還沒有進門而已。簡單的說一說文獻對我們科研的意義。
科研,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研究,既然是研究,就不能停留在已有的階段不前進,所以要不斷的提出新問題,解決舊問題。文獻就是作者解決了舊問題之后,得出的成果,會介紹實驗的背景,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方法,實驗的結果及實驗的討論。同時也會針對已有的結果,提出新的問題,這也是作者將要繼續做的。
一、看文獻的方法:
1、 從文獻作者展開看文獻方法
看到一篇好文獻后,可能覺得有些東西看不懂,這時候該干什么呢?
首先,搜索該文獻所有作者的類似文獻,然后把這些文獻的所有相關參考文獻也找出來,分寫這個作者從這些參考文獻中參考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參考和引用,如果是自己寫文章,會怎么參考,應該怎么參考,以提高自己寫文章時,引用參考文獻的準確性。
2、 從參考文獻展開的看文獻方法
看到一篇好文獻后,找出所有的參考文獻,在看這些“參考文獻”的同時,繼續深挖他們的參考文獻,這樣不斷的循環,最終你將越多到類似研究的絕大部分參考文獻。
3、 專題式看文獻方法
也就是你對某一方面研究如果感興趣,就將相關研究的論文和書籍都找來,然后大海撈針似的一篇一篇的閱讀,等讀完了,這方面的研究你也就掌握的非常清楚了,如果文獻很多,需要相當的時間和精力。
4、 實驗方法或實驗儀器有關文獻閱讀法
也就是你以你熟悉的試驗方法或實驗儀器或者是你能夠或即將使用的實驗方法或實驗儀器為線索,搜集相關文獻,研究使用這些實驗方法或實驗儀器做了那些研究,為什么這么做?用于做其他的研究是否可以,這些方法還有沒有改進的可能
5、 帶著疑問去搜集和閱讀參考文獻
當你想到某個疑難問題又無法解決的時候,在那里閉門造車,獨個人冥思苦想,可能最終很難解決問題,你該干什么,去查閱相關或類似文獻,看看別人有沒有已經做過的,如果沒有;看看有沒有類似的解決的問題和方法,從中找到解決你所思考問題的方法。
6、 討論式文獻閱讀法
這種閱讀方法前提是有幾個人同時在做相關研究。
課題組里面有幾個人——老師或學生,同時在做類似研究工作,可以定期組織討論會,每個人講自己最近閱讀的文獻和心得,以及自己的發現,并進行討論,通過這種碰撞,最終發現的可以深入研究的問題越來越多,當然能夠解決的問題當然越來越多。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7、 看綜上文獻
每個研究領域都有一些很牛的人,他們寫的綜述文章,往往站的高度都很高,對已經做過的研究分析的是很全面的,對發展趨勢也有獨到的見解,通過看這些文章,基本上能夠很容易了解該研究方向的歷史、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這也是很多研究人員尤其是新入門研究人員困惑的地方——無法了解研究方向的過去和發展前景,通過看這些文章,容易給人信心。這樣的文章如果應用“6、討論式文獻閱讀法”效果更好。
二、看文獻的步驟或具體思路
以上談了看文獻的方法,那么遇到具體的文獻,我們應該怎么看呢,或者看了,應該怎么思考呢?
1,研究所看文獻和其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研究結論。比較分析每篇文獻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做好記錄
2,結合以前看的其他參考文獻和文獻筆記,思考用其他實驗方法能否得到這樣的研究結論,文獻中的研究方法還能得到其他的研究結論嗎?通過改進研究方法,是否能實現其他目的的研究?通過這樣的研究方法,是不是還能得到新的結論,或者補充完成一些研究手段,是否可以在別人原來的研究結論基礎上,實現新的跨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
3,思考將不同的研究方法(這些文獻的研究方法和以前看到的或者自己熟練的研究方法)組合起來,能否做新的研究?能做那些研究,是否可以實現?
4,思考別人的論文的寫作思路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別人的處理數據的方法、表和圖的內容是怎么處理的,別人的語言表達方式是否可以借鑒,別人的遣詞造句的方法。
5、學會搜集文獻、整理文獻是非常重要。
閱讀文獻中,做好筆記是必不可少的。
聯想——是擴大閱讀面的方法,是將不同時期閱讀的文獻串起來的過程。
思考——是將文獻中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但絕不是抄襲和剽竊。
三、從看文獻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
1、了解研究方向的研究歷史和進展:
通過看文獻,可以知道自己想做的課題,是否已經有人做過,同一領域其他專家學者研究到什么程度,還有那些地方沒有做,自己能不能做,是否值得做,從中也能看出自己從事的研究,在學術界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以及我們做了之后是否具有什么指導意義。
這對于要申請新的課題或者研究遇到困境的時候,尤其有用。
2、了解別人的研究思路
設定了一個從來沒有人做過的研究,苦于不知道怎么下手好,或者自己知道的研究思路很多,無法取決的時候,可以求助于文獻。通過閱讀大量文獻,我們可以制定出多種研究方法、實驗計劃,從自己最有興趣的方法入手,最終應該能夠解決自己想解決的問題。
四、文獻(論文)——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表達形式之一。
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可以通過論文迅速發表,讓別人了解我們的研究進展。論文寫得好,對其從事的研究工作總結地可能也越好,如果做得研究水平很高,論文寫的不好,論文無法展示出我們實際的研究水平,容易別人低估,也影響以后申報課題。
科技工作者所寫的論文最終會成為文獻。所謂文獻是科技工作者做完某項科學研究后,將研究方法、思路和研究結果以某種約定的格式、有條理性和系統性發表到相應的雜志或結集以專著形式出版的結果。這個文獻就有價值,閱讀的人或被引用的次數就越多,這也是衡量研究意義和水平的重要標志。
因此,寫好論文對科技工作者來講尤其重要。那如何寫論文呢,這時候看過的別人的文獻就該發揮作用了,參考格式,書寫規范,表達方式,文本的編輯,無一不體現出前人成果對后人研究的重要性。當然,寫出高水平的論文,是要有高水平的研究作為前提的,寫論文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長期積累的,不可能一觸而就的。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馬蘭教授教授總結過發表論文的意義:
1、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是衡量科研工作者水平和效率的客觀標準。
2、研究成果只有發表了,他人才能重復、驗證,結果才可能成為知識。
3、科研工作者必須提供書面材料讓同行知道他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的、發現了什么?
本文來自: 小木蟲論壇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528830